【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藍佩嘉:誰製造了「問題家庭」?

乘著夢想起飛
佳璇~ 2015-11-16 13:17:42 版主 373

轉貼親子天下

很棒的文章,請大家一起思考....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每個家庭也都存在著差異性。但就像考試一樣,我們的國家政策、親職教育,仍以一套標準來衡量所有家庭,替未達標者貼上「問題家庭」標籤......

在少子化年代,孩子成為更加珍貴的資產,國家與學校召喚父母投入更多心力來照顧培育。內政部二○○五年開始「推動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實施計畫」,針對單親、跨國婚姻、隔代教養等社會弱勢家庭,安排社工等專業人員進行關懷訪視,並推動親職教育以增強父母的「親職知能」。

國家積極介入家庭輔導,固然用意良好,然而當法律與政策忽略個別家庭現實處境,未必能改善孩子際遇,只是把資源有限的家庭教養方式,貼上「有問題」標籤。

 

朝八晚十,夾縫中接送孩子

三十五歲的小泰爸在工廠當作業員,與來台打工的泰國媽媽相識、結婚。生下小泰後幾年,爸爸外遇,小泰媽氣憤的帶兒子離開。思孫情切的阿嬤,每天下午休息時,到媽媽工廠附近的幼兒園一家一家找,終於讓她找到孫子。離婚後,爸爸取得小泰監護權,與阿嬤、叔叔同住在阿嬤擁有的老舊公寓。

阿嬤與爸爸的工時都相當長,兩人勉力安排接送小泰上下學。每天清晨七點,爸爸送小泰去學校,然後再騎近一小時摩托車到新北市樹林工廠趕八點上班,晚上通常快十點才能回到家。他也經常在週末加班,以配合國外的緊急訂單。週三上半天課,爸爸趁中午休息,從工廠騎車到學校接小泰回家,所以小泰總是全班最晚走的孩子。

阿嬤每週工作六天,下午休息兩小時,她會回家做一點家務,週三以外的日子由她去接小泰放學,然後再趕回餐廳上班。小泰多半等到阿嬤下班後,從餐廳帶剩菜或外面買小吃回家。

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小泰,放學後經常一個人在家,阿嬤再三交代不可以跑出去玩、陌生人按門鈴不能應。即便這種情況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對這樣的家庭來說卻難以避免。

阿嬤提到高中肄業的爸爸,反對太早送孩子去補習:「他爸爸小時候不喜歡讀書啊,覺得補習很痛苦,就不要兒子這樣子。」

金錢局限是小泰沒上安親班的另個因素。爸爸的工廠月薪(含加班)共三萬多元。二○○九年景氣不好,母子兩人被迫放三個月「無薪假」。阿嬤的餐廳復工後,員工減薪一成,月薪僅兩萬兩千元。

小泰一個人在家時,不是看電視、打電動,就只能跟幻想的友伴玩耍。忙碌的大人不常帶他出去玩,但每次都會買玩具給他,累積了快一百張的遊戲卡,是媽媽和阿嬤帶他去逛夜市時買的。但問他怎麼玩,他幽幽的說:「我不會玩,沒有人跟我玩。」

小泰想養寵物,爸爸去寵物店買了兩隻老鼠、一隻兔子。沒想到老鼠愈生愈多,又找不到人送,阿嬤照顧不來,只好把牠們弄死。小泰抽噎提到老鼠死掉的事,紅著眼眶說:「幸好兔子還活著。」這隻名叫叮噹的兔子是他最好的朋友。

有些讀者看到這裡可能在想,阿嬤造成孩子心理創傷,是不盡職的照顧者。但是,阿嬤確實盡心疼愛唯一的孫子,只是她對童年、兒童的看法與現代教養腳本有所不同。

比方說,阿嬤視老鼠繁衍為增加成人的勞動負擔,沒聽過這是所謂「生命教育」,也不明白發展心理學有關脆弱兒童心理的論點。

小泰放學不想自己走路回家,反映他對大人陪伴的渴求,但對阿嬤來說,小泰只是「懶惰」、不想自己走路,應該儘早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阿嬤的教養觀是「讓孩子自然長大」,若在小孩多、風險低的鄉下社區裡容易延續,老鼠繁殖也不會造成很大的環境問題。當獨生子小泰在都市公寓裡長大,鄰里的互助網絡不再,環境的變化,讓「順其自然造化」的傳統教養方式,變得「有問題」。

學校教育的改革,尤其是對家長參與的期待,也與小泰這樣的家庭有著很大距離。小泰拿了學校發的暑假作業回家,其中有四個「特殊活動」都要求家長共同完成,包括「烤肉」(詢問長輩烤肉經驗)、「只要蛋白質不要肉」(和家人做一道菜)、「家事大作戰」(小朋友和兩位家人一起掃廁所)、「菅芒花女孩」(和父母一起完成大約十二件事情)。

小泰看到作業,無奈說:「請問誰有時間幫我做?」阿嬤拿出老花眼鏡仔細看了半天說:「我要去上班,晚上回來再做。」後來小泰告訴我,阿嬤簽名寫了「鳳梨蝦球」,但他們沒有時間一起做菜。

 

標準化下的「不盡責」父母

國家立法與親職教育,經常不自覺的以特定家庭形態為「標準」,例如預設家中有一位專職,或至少時間充分的照顧者(通常是母親),或假定父母從事朝九晚五的工作。這樣的理想教養腳本,讓許多中產雙薪家庭都感到力有未逮,更遑論單親家庭的照顧人力短缺。

 

學校老師以中產階級父母為原型,期待家長有能力參與孩子的學習,讓無法參與、配合的家長變得「不盡職」,間接將某些類型的家庭教養「問題化」。如果我們不改變大環境,提供弱勢家庭實際助力,只要求個別父母提升親職知能,未必能促進孩子福祉,反而「製造」了問題家庭。

 

(原作者於 2015-11-16 13:25:30 重新編輯過)

停權
Bertha beauty (帳號停權) 2015-11-16 13:26:09 #1F
 

【此則發言因違反討論區規則或其他原因,已被刪除】

polly的mama
polly的mama 2015-11-16 14:03:40 #2F
 

好文

-----------不過我覺得這樣的家庭還不算"問題家庭"

這位作者舉的例子不夠確實

比他文中小泰的家庭嚴重的非常多

例如

那個生五個孩子有四個爸爸....跟男友把11個月大女兒煮熟分屍的性工作者媽媽

還有離婚小夫妻丟下兩個幼兒給舅公...一個活活餓死一個嚴重脫水那種環境

-------------------------------而我們的國家政策最糟糕的是....撒錢

以為有發給低收入戶孩子補助金就問題解決了(問題出在敗類父母...那些錢永遠也不會用在孩子身上)

 

以文中的小泰來說

這樣的孩子需要的是課後照顧政策

吳念真導演他們一批人已經在偏鄉著手進行中

adsnew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媽咪投票趣

當年的裱框婚紗照,現在去哪兒了?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