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準備好上小學了嗎?Let’s go!

小美姊
小美姊 2014-09-03 12:24:04 版主 436

上小學:邁向更獨立的關鍵

「對我來說,孩子上小學是從小小孩走向更獨立的一個關鍵。」敘事取向訓練講師、督導、心理師黃錦敦說。在這個階段,孩子們要面臨的考驗增加了,從同儕關係、學習結構、師生關係、身心更為獨立自理的要求、行為的期待等等,都有很大的改變。

 

剛上小學與剛上幼兒園心境上大不同?

「和剛上幼兒園的幼兒,和之前不同的是,孩子身心都更加成熟了,所以撐不住的孩子其實是很少的,因此,也要先鼓勵家長,對孩子要有信心,這是非常重要的。」黃錦敦心理師說。

 

換句話說,準備離開幼兒園要進入小學,新的考驗和孩子的發展幾乎是同步的,孩子不會只面臨增加的考驗,若與他們剛上幼兒園時的心理狀態相較,孩子自身的身心資源也已經大幅增加了。

 

入學前,如何協助孩子?

大部分家長期待的是希望孩子能夠「撐」住,最好還能享受進入小學後的新生活與新環境,其實,孩子自己也會有這樣的期待,但起初可能都會有某種程度的不適應。那麼要如何協助孩子適應上小學的生活呢?黃錦敦心理師認為,可以分成「長期層面」與「短期層面」來協助孩子:

 

長期層面:爸媽可以怎麼做?

善用「前進探索」、「退後保護」兩種力量

黃錦敦心理師指出,面對一個新環境,通常是兩種力量在其中滋長,一個是「前進:探索的力量」,若仔細觀察孩子成長過程,我們很容易可以發現「探索」是孩子學習上的本能反應,裡頭帶著很多的樂趣,因為對於新奇事物有著探險的樂趣,會使得我們內在產生自然的動力想往前。

 

另一個力量則是「退後:保護的力量」,我們在探索的同時,常對於陌生環境會有著害怕、擔心的反應,這種情緒狀態會讓我們懂得停下腳步或往後退,能夠保護自己不在新的環境裡受到傷害。

 

當我們面對一個新事物,這兩個力量是一拉一推的,兩個力量都非常重要,可以將這兩個力量視為一條線的兩個端點,協助孩子在這條線上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

 

檢視自己的家庭氣氛

從社會學習論來看,家庭氣氛也會影響孩子如何面對新環境的「內在狀態」,黃錦敦心理師談到,對於鼓勵孩子探索、觀看新奇樂趣的家庭來說,孩子容易在即將要進入小學的第一時間有比較好的準備。

 

反之,若一個家庭過度怕孩子受傷,經常禁止孩子嘗試,也較少讓孩子投入新環境的探索,孩子可能在面對新環境,尚未探索,就已經學習到父母的觀點:「新環境是可怕的,是容易受傷的,最好不要嘗試」,從社會學習觀點來看,這樣的家庭文化可能讓孩子在面對新環境時,內在資源會少一些。

 

多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

黃錦敦心理師進一步說明:「如果在孩子長大過程中,對於孩子的嘗試行為、探索新環境行為,給予的欣賞與鼓勵是多的,那麼孩子在面對新環境,第一時間就比較容易採取『正向』的策略,也容易在嘗試、面對新環境時,對自己有自我肯定的感受。」

 

不過,黃錦敦心理師同時也想要提醒爸爸媽媽注意,對於一個孩子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家庭只是影響因素之一,同樣的父母與家庭環境,也可能會有一個孩子很敢冒險,另一個卻小心謹慎,這就是因為孩子的「先天氣質」對他們的行為、態度也會產生影響,所以,我們也應該要避免看見一個孩子「適應不良」時,就論斷一定是家庭或父母如何如何,這樣的推論對父母或家庭都容易造成不公平的誤解。

 

短期層面:爸媽可以怎麼做?

黃錦敦心理師認為,在上小學前的幾個月,爸媽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爸媽本身態度要先放輕鬆

爸媽可以先檢視自己,有沒有帶著太多的擔心與焦慮協助孩子?最重要的是不要一副好像「如臨大敵」的態度與孩子討論即將要上小學這件事情,這樣孩子也會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壓力,反而容易造成反效果。

 

爸媽可以用「一場盛宴、一個值得好好慶祝與準備的事」來與孩子討論,此外,如果孩子的氣質比較獨立,家長則可以用較為「平常心」的態度帶著孩子一起來面對,詢問孩子是否有需要幫忙,不用過度涉入。

 

讓孩子與幼兒園好好道別

進小學,除了是面對新環境的適應挑戰外,在這個時間點上,孩子同時須要面對「分離」的議題。因此幼兒園的畢業儀式是重要的,這象徵著「完成某種重要成就,邁向成長」的隱喻。因此,讓孩子與幼兒園的師長、同學好好道別,在情感上是很重要的。

 

讓孩子能擁有期待感、進階感

一個人對未知保有「期待感」是很重要的,因此,當孩子要從幼兒園畢業時,大部分園所的老師們會帶著祝福的心:「恭喜孩子長大了!」這麼做就是讓孩子們有「進階」的感覺。當我們知道自己要「進階」時,這樣的認知會協助我們去「接納與承擔」即將而來的挑戰。

 

讓孩子知道「有不一樣,代表你正在學習新事物」

「其實,我也很喜歡把『困難』換成『挑戰』這個詞,因為挑戰會讓我們聯想到『更成熟』的概念。」黃錦敦心理師說。不跟孩子說「所有事情都會順順利利」,而是可以換個方式說:「你在學校(小學)裡會遇到和幼兒園不一樣的人事物,代表著你長大了,也有新的學習。」

 

當知道自己要「進階」時,這樣的認知會協助我們去「接納與承擔」即將而來的挑戰。

 

善用繪本、畫畫的力量

爸媽也可以透過繪本對孩子敘說挑戰與成熟的連結,黃錦敦心理師進一步與我們分享他曾經指導過一位家長陪孩子準備上學的活動之一:

 

1.問問孩子:「你覺得幼兒園像什麼?選一張圖。」再問問孩子 「你覺得妳想像中的國小像什麼?選一張圖。」最後,請孩子說說這兩個地方你感覺哪裡一樣,哪裡又不一樣呢?

 

2.問孩子過去遇到不一樣(新鮮、新奇)的事物時,心情的變化?例如:像什麼顏色?(讓孩子能說說正向與反向的情緒經驗?)

 

3.過去上幼兒園遇到過許多不一樣,哪些是對你有幫忙(學習)的?哪些是你不喜歡的?你都是怎麼克服這些不喜歡的?(看孩子的成功經驗)

 

4.現在準備上小學了,如果又遇見了一些「不一樣」,你會想怎麼辦?怎麼讓這些不一樣又可以來幫忙你學習。(讓過去成功經驗成為這次上小學的資源)

 

5.在孩子剛上小學期間,可以為孩子準備一本畫冊,請孩子將這些「不一樣」的經驗或心情倒(畫)出來,讓爸媽可以一起陪孩子經歷這樣的過程。

 

當我們領著孩子一次次觀看一個新探索的「享受與樂趣」、「學習與收獲」,也同時引導與協助孩子在心理準備一個空間,裝下一些可能的「變化、挑戰」,並且讓孩子們知道這些都是人生的一部分,都很美好。

 

而這樣的過程大部份孩子都必須學習著自己來,但他絕對不是孤單的,只要爸媽能讓孩子擁用這樣的心情與狀態去面對一個新的環境或改變,大部分都會是順利的。

 

創造好的連結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郭素蘭諮商心理師與黃錦敦心理師皆指出,可以先讓孩子們與新環境、同儕產生好的連結,例如,先帶孩子去將來要進入的小學附近玩或散步、接觸一些學校的老師,讓孩子有熟悉感。

 

有些念同樣幼兒園的畢業生也會到同樣小學就讀,可以在入學前先讓孩子們互相認識、熟悉,以上這些具體的做法,都可以讓孩子較能適應進入小學後的環境與關係(同儕、師生關係)。

 

基礎能力的教導

一些比較獨立能力的練習,例如吃飯、自己打理書包、學習坐好、開始學習靜下來寫一些功課,重點是這些練習,最好伴隨良好的氛圍,切勿恐嚇、威脅孩子:「你如果不趕快學會這些,以後上小學就會……。」

 

作息調整、熟悉不同規則

郭素蘭諮商心理師指出,進入小學後與幼兒園生活最大的不同是孩子會開始有作業、在一定的時間內到校,老師們也會更頻繁地利用聯絡簿提醒爸媽與孩子每天要完成的作業或明天課堂上需要使用到的物品。

 

而在幼兒園中,孩子不見得必須遵守那麼多規則或是每天使用到聯絡簿,在大人或孩子還不習慣規則或是聯絡簿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孩子經常忘東忘西,甚至有些爸媽經常把東西送到學校的狀況。

 

因此,不妨利用孩子們要進入小學前的暑假,先協助孩子調整作息(別讓孩子每天睡到自然醒,或是很晚才入睡),同時跟孩子討論到將來的小學生活時,也可以先提醒孩子,之後小學的老師會利用聯絡簿做為提醒的小工具,孩子每天要把聯絡簿拿出來,爸媽才能分享他在學校一天的生活跟知道明天需要準備的東西唷!

 

入學後,如何協助孩子?

孩子進入學校後,一開始可能會出現適應環境上的壓力與情緒反應,這時候承接與接納孩子的情緒、瞭解孩子的困擾,是非常重要的。記得隨時和孩子討論他的困擾,可幫助孩子學習成為一個能面對及解決問題的人。

 

如前所述,爸媽也要對孩子有信心,要相信幾乎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通過這一段考驗,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個很棒的嘗試者,成為一個快樂學習的孩子。

 

若真的發現孩子比同學適應困難一些、慢一些,也不要心急,在這樣的時刻爸媽更應試著告訴孩子「爸媽知道你還不習慣上一年級、也會想念家人」、「老師要求的功課你現在還跟不上」、「我們一起來看你已經做了什麼、還需要再做些什麼」。

 

接納孩子的情緒與困難、支持孩子,能讓孩子知道你有看見他的努力,並讓孩子慢慢學習不僅能看見自己的困難,更會因著父母親的支持和協助而有力量學習去面對問題,不會因為一時的不適應就覺得自己很糟糕。

 

此時此刻,父母親最避諱出現的反應是「看看某某人都沒有你這些問題」,這樣的回應,不僅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未來可能還要處理孩子更麻煩的問題。

 

 

當孩子嚴重拒絕上學時?

黃錦敦心理師表示,若孩子真的面臨適應上極大的困難而無法上學,這時候可能的原因就很多樣化,原因可能與「班級的氣氛」、「與家人分離的焦慮」、「與老師的契合度」、「同儕關係」、「課程的學習」….有關,無法先以通則說明可以怎麼處理,但家長若真的遇到此狀況,可以和學校導師、輔導室聯繫討論,再評估看看可能原因,根據擁有的資源來想可能的解決之道。

 

但切記不論如何處理,過程中都要陪著孩子看見自己是「面對困難」的人,而不是一個「糟糕或失敗」的人。

 

 

文章轉載自 台灣兒童教育發展促進協會

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249

芳芳ㄦ
芳芳ㄦ 2014-09-04 12:01:32 #1F
 

謝謝媽咪分享~準備好上小學了嗎?Let’s go!_1F_img_1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媽咪投票趣

當年的裱框婚紗照,現在去哪兒了?

精選專題

more >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