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初生嬰兒每天都嗆奶,去看醫生有用嗎?

suzyA
sharon 2 2011-02-12 10:16:14 版主 4868

寶寶出生到現在15天

每天餵奶+水 7~8次

其中會有2~3次會嗆到

嗆到後寶寶會咳1.2下

然後出現呼吸困難的樣子

我都讓寶寶採坐姿餵奶

奶嘴也換出生嬰兒十字孔的

但還是每天嗆奶

尤其在她用力吸允時

不知道為了這個問題

這麼小去看醫生有用嗎?

還有~~

到底要用什麼奶嘴比較不容易嗆奶

查網路是說用十字孔的

因為有吸奶才會出來

但同事說要用小圓孔

因為十字孔一吸允洞就會變很大

所以才會嗆到

搞得我現在每天餵奶都好緊張~~

超搞笑滴妞
goolly 2011-02-12 10:26:21 #1F
 

我都是用Y字孔的奶嘴,後來小妞大一點時,想說換圓孔,

但奶嘴遇到熱牛奶都會噴奶,小妞也常嗆到,所以又換回Y字孔,才又改善...

品孜媽咪
品孜媽咪 2011-02-12 10:33:14 #2F
 

媽咪可以買剛出生型用的奶嘴喔!我家妹妹小時候用圓孔等稍大了才改十字孔 初生嬰兒每天都嗆奶,去看醫生有用嗎?_2F_img_1

減肥媽
減肥媽 2011-02-12 10:43:50 #3F
 

買剛出生型用的奶嘴小圓孔+1

我記得我家吃副食品後才用十字的...

十字的一吸允洞就會變很大..不太適合新生兒吧..

Y字孔我沒用過..好像是吸才會出來的..據說比較不會嗆到

還有...奶不會泡太熱

(原作者於 2011-02-12 10:53:11 重新編輯過)

喧媽
喧媽 2011-02-12 10:55:48 #4F
 

初生型的圓孔或十字孔都試看看吧!!

換奶瓶奶嘴即可..

寶寶剛出生吞嚥功能還沒那麼好..

如果奶又吸的急..難免會嗆到..

我記的護士教我.寶寶不小心嗆奶時.讓他直立坐起來.幫忙拍拍他的背..

而且你要看著他的臉..這樣才比較安全!!!

我家妹妹吸奶也是吸的很急..

但她反而習慣吸十字孔.圓孔還比較容易嗆到..

還有啦!!是不是餵奶時間要提早.會不會是讓寶寶太餓了.所以他才吸的急..

不過這點在我家妹妹身上說不通.因為不餓的話.她會一點都不想喝奶!!!

純粹是個性急.!!==

阿肥的媽咪
臭臭的媽咪 2011-02-12 11:30:37 #5F
 

6個月以下嬰兒該不該喝水?

採訪撰文/牟嬿蓉 諮詢/義大醫院兒童醫學部醫師吳展耀.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主任陳英堯.高雄市德謙醫院副護理長蘇素慧

最近根據國外報導,每年夏季美國醫院都會接獲嬰兒水中毒病例,為此醫師呼籲,提醒家長照顧6個月大以下的嬰兒,只要喝奶量足夠,不必額外補充水分,以免發生水中毒危害生命,美國的醫師並指出,新生兒的腎臟發育尚未成熟,一旦喝太多水會造成鈉離子流失,進而影響腦部活動。早期水中毒的症狀包括痙攣、意識不清、煩躁不安、嗜睡、嘔吐、臉部浮腫等。當嬰兒出現水中毒現象或痙攣時,應立即就醫。此醫師並強調,這些變化都很細微,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痙攣可能是最早引起父母注意的徵兆。但如果及時送醫治療,通常不會有後遺症。其醫師表示:「雖然嬰兒也會有口渴的反應或想喝水的驅力,但讓他們多喝點母乳或配方奶粉即可。」

腎臟知多少?

要不要讓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喝水、或到底該給寶寶喝多少量的水?最近成了網路上媽媽彼此討論的話題,在討論此項議題前,讓我們先來了解我們腎臟功能為何?

吳展耀醫師指出,每個人有兩個腎臟,每個腎臟有一百萬個腎臟功能單位(稱之為腎元),每個腎元均包括腎絲球,鮑氏囊和腎小管三部份,如此緻密的構造,掌控身體許多的功能。如排泄廢物,調節水份,調解電解質:包括鈉、鉀、氯、鈣、磷、鎂等,維持酸鹼度的平衡,造血作用:紅血球生成素,調節血壓:腎素及前列腺素來調節血壓,活化維生素D: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以維持骨骼的正常構造。

水太多啦!水中毒成因

一般說來,兒童的腎臟功能要到一歲後,才能達到正常的標準,吳展耀醫師強調,新生兒及嬰兒時期的腎臟發育尚未成熟,一旦喝太多水,腎臟無法盡快排出體內過多水分,有可能致使水分在體內累積到危險程度,引發體內鈉離子濃度過低,發生水中毒,進而影響腦部活動。早期的症狀包括痙攣、煩躁不安、嗜睡、嘔吐、臉部浮腫等。當嬰兒出現水中毒現象或痙攣時,應立即就醫。

‧奶水中有充足的水分

陳英堯醫師指出,一般嬰兒平常所喝的配方奶粉都會標示,沖泡奶粉時一匙奶粉需加多少水分,一般的比率是水占86%,奶粉14%,可見新生兒所喝的配方奶裡面就已喝下許多水分,而母乳中的水分比例還比87%更高,因此只要按時給予餵奶,就不至於有水分不夠之虞。

‧6個月大後水分補充較重要

不到6個月大的嬰兒並不是一定禁止給予水分,少量的水分補充是可以被允許的,也不會造成水中毒。但站在醫學的觀點,「新生兒只要有喝足量的奶水,補充其他的水,如:葡萄糖水或是去胎毒水,根本是多餘的,何況還會增加嗆到的風險」。等嬰兒6個月大後,開始接觸副食品,攝取奶量較少時,才需要補充水分。

水分需求與體重有關

但要多少的水分對嬰兒才足夠呢?一般說來,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的水分需求量與嬰幼兒的體重有關。陳英堯醫師指出,在新生兒(一般定義為一個月內)階段,在出生的頭一週內,水分的需求量較多:由出生第一天的每公斤60~70c.c.,以後每天每公斤增加10~20c.c.,至一星期以後約每公斤150~200c.c.;等到3、4個月大以後,則每公斤最少100c.c.以上;至第6個月大時約每公斤125c.c.。水分的補充,其實在奶水中就已足夠,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再額外喝水,配方奶過度稀釋,反而會造成寶寶容易便秘的反效果。

照顧孩子是父母親的天職,母親除了有生的義務,更有教養孩子的責任,剛出生的寶寶,在許多方面是面對新世界,對寶寶而言,正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該如何讓一個新生命更認識環境,認識家中的每一份子,是每位父母的責任,最重要是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有心的父母,相信您會更有智慧來照顧您的寶寶!

【小叮嚀】

‧6個月大後補充水分較為重要!

吳展耀醫師提醒家長,6個月大以下的嬰兒,只要喝的奶量足夠,不必額外補充水分,以免發生水中毒,危害生命。6個月以上、1歲以下已吃副食品的嬰兒,則要注意水分是否足夠,必要時可喝些水。當嬰兒生病,應帶去醫院,請醫師檢查並建議奶量的需求,6個月大以下的嬰兒,因腎臟尚未發育完全,無法排出體內過多的水分,若此時出現因水份攝取過多,導致痙攣、嘔吐、意識不清等疑似水中毒症狀,應盡速就醫診治。

相反地若嬰兒有便秘、腹瀉、嘔吐、發燒流汗、呼吸次數快、痰和鼻涕分泌多的時候,父母可以額外增加少量的水分。如何觀察寶寶的水分補得夠不夠?寶寶水分補得足夠時,父母會觀察到,寶寶尿量和次數有所增加,寶寶小便顏色不濃黃即可。

家長應隨時注意寶寶的活動力、尿量,當活動力減退,尿量減少時,寶寶可能會有水分補充不足的現象。可試著給寶寶補充水分,並持續觀察尿量與活動力,如果水分補充足夠,尿量會漸漸增加,活動力會好轉,但若寶寶的水分無法順利補足或食慾減退,就應立即就醫診治。

‧奶水具充足水分

蘇素慧衛教師指出,通常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並沒有所謂的胎毒現象,更無須補充所謂的退胎火水或喝葡萄糖水,最多會有輕微的黃疸出現(是因為寶寶的胎兒紅血球被代謝分解,而釋放出膽紅素所造成),一般的病理性黃疸與生理性黃疸,以照光的方式就能獲得改善,這時也只要按照寶寶的體重,以適量比例的奶量來餵食寶寶,就可達到水分補充的目的。

吳展耀醫師

現任:義大醫院兒童醫學部

一般醫學兒科主任、兒童腎臟科主治醫師

義守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專任講師

高雄「容」婦產科小兒科支援醫師

陳英堯醫師

現任:高雄榮總 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主任

高雄「容」婦產科小兒科支援醫師

中華民國新生兒科醫學會前副秘書長

蘇素慧衛教師

現任:高雄市德謙醫院副護理長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3.php?catid=4&subid=&cid=83

Ryder mom
Ryder mom 2011-02-12 11:55:43 #6F
 

可能是妳寶寶喝奶太急太快

先換孔比較小一點的試試看

小baby應該不用再另外補充水分了

褓媽媽
褓媽媽 2011-02-12 12:25:33 #7F
 

吸個2口休息一下再繼續 ,這樣比較不會吐奶 ,之前帶一位妹妹坐月子期間每餐吐 ,後來我接手發現他得吞嚥比較有問題, 我是讓他吸2口後奶嘴抽出等他完全吞下去再讓他吃 ,在我手上都沒再吐過, 媽媽可以試試看.

suzyA
sharon 2 2011-02-12 16:02:25 #8F
 

我剛剛去買出生型用的奶嘴小圓孔

結果剛剛喝馬上又嗆到

不過吸奶時較不費力

我想應該是跟奶嘴無關

是他吸奶吸太快就會嗆到

但是我又沒辦法讓他吸慢一點.....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媽咪投票趣

你家誰簽小孩聯絡簿?媽媽還爸爸?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