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閒聊

因為這幾天關於小孩送安親與老人送安養的話題

不如來聊聊我們如何照顧長輩吧?!

「介護離職」現象普遍 上班族成公園流浪漢

高野昭宏(音譯)45歲時,為照顧生病的父親,辭去薪資優渥的百貨公司活動經理一職,當時他從沒想過自己的社會階級會就此一路往下滑,最後身無分文地住在公園裡。

 

父親死後,高野為照顧身體虛弱的母親,陸續做了一些不穩定的工作。過了9年,他在2009年為母親的葬禮花掉最後一分積蓄,接著因付不出房租被趕出一家人住了30年的公寓。


他帶著過世母親的骨灰譚,把寵物貓裝在籠子裡,就這樣離開了公寓。幸虧在一群志工幫助下,他找到了穩定的工作,擔任低收入戶的顧問,也成為日本所謂「介護離職」的代表人物,指為了照顧年邁親人而辭職的現象,在日本愈來愈普遍。


「老闆告訴我,一旦你脫下領帶,再繫回去就沒那麼簡單了。」高野說:「我不斷跌入深淵,沒有停止的跡象,但我自己沒有意會到。我以為總會有辦法解決。」


根據政府數據,日本每年有10多萬人介護離職,當中多數人還是無業狀態。


接近700萬人的嬰兒潮世代未來10年即將邁入75歲,介護離職的人數肯定還會增加,這也代表正在職場黃金期的子女必須離開勞動崗位回家照護親人,而生育率下降、拒絕外來移民加速勞動力短缺的日本,難以承受這樣的代價。


《朝日新聞》指出,日本即將進入「大介護時代」。安倍政權為實現「0介護離職」目標推出相應計畫,希望阻止人口從當前的1.27億人下滑到1億人以下,盡可能增加勞動人口。


安倍政府11月也宣布,2020年初以前,除了先前說好的38萬張床,將再向12萬人提供老人用床,或其他形式的援助;主要城市也會放寬開設安養院以及申請休假、補助的條件。


研究公司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者威廉斯(Mark Williams)和席利安特(Marcel Thieliant)認為,這些措施或許有助日本勞動力年增0.2%,但部分學者認為這些政策不足以處理介護議題的複雜性。


《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說:「這不是建更多安養院就能解決的問題。」


「我們需要更多有福利、較少加班的穩定工作,需要更多托兒所、更支持職業婦女,整個社會需要徹底重新思考。」


日本75歲以上人口達1640萬人,需要照護的人口急速增加。至2025年前,75歲以上人口預估會膨脹到2180萬人。


截至去年3月,日本有26萬人在家接受照顧,等待公共補助設施的一張床位,照護人員短缺,部分是因為日本幾乎不接受來自海外的照護人員,門檻也很高。


津島憲明(音譯)在北海道經營老人照護設施,他認為應該在都會地區開設更多安養中心,做為照顧周邊社區老人的樞紐。他認為,增加照護人手很簡單,「就是要提高薪水。如果你建了設施,卻沒有照護人員,什麼也做不到」。


照護人員平均月薪為22萬日圓,低於所有產業平均月薪33萬日圓。


44歲的和木美惠(音譯)經營工作介護平衡實驗室(Work and Care Balance Laboratory),開設老人照護講座。她說,單靠中央政府無法解決介護人員短缺的問題,她鼓勵民眾向雇主表達需求,並利用地方政府提供的設施。和木不建議為了照顧家人辭職,還建議大家不要請長假,以免失去工作的動力。


現年60歲的介護離職代表高野,未婚且與唯一的兄弟形同陌路。他最辛苦的那幾個月,曾經想要自殺。現在他已經住回一間公寓,但不認為政府有機會解決「介護離職」問題,畢竟有太多障礙,包括上班族工時長、照護者缺乏政府援助制度的相關資訊、中年難以就業,特別是像他這樣的人,有一段時間靠福利過活,已經蒙上社會汙點。


「他們談到『介護離職』,卻沒有制度可以處理它。」高野說:「我們需要創造一個讓民眾可以求助的社會。」

文章來自天下雜誌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343&utm_source=tw.news.yahoo.com&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yahoo_news

.......................................................................................................

當長輩臥床,我們的確會面臨工作與照顧的兩難

就我現在所知的狀況,一個"尚可"的機構,一個月的照護費是4-5萬

但是,如果家人中有人為此放棄職場

因為照護時間無法判斷

她/他可能就是從此難以回到工作的軌道

這是大家都可能面對的未來

因為BBH最近新話題真的很少

我想不如大家來聊聊這個吧?!

小謙外婆
小謙外婆 2016-04-28 13:34:09 #1F
 

在這淺水有些日子,都是看的多.這議題不錯,也想知道別人的想法.

先說說我自己吧! 

我已退休,很多人說4.5年級生最可憐,要對上(父母).要對下(子女).擔子總是背到兩腳一伸.婆婆已走多年,公公90多歲(身體算好.小病痛難免).先生有4個兄弟.如果公公出事.平均分攤,應該不成問題.

我本身有二女一男,時代的變遷,物價高.薪水低.想要兒女奉養.真是心有餘.力不足.

我的狀況算還好,有點租收.省著花(不浪費).應該夠用.萬一多活久一點.又有病痛.打算把房子賣了備用.

不管孩子乖不乖.我不會向他們伸手要錢.更不可能把晚年急救金拿出來(我年紀大了).

因為他們還年輕,這年代.就算努力不見得會成功.但混口飯吃.應該是不難的˙.

謝謝樓上的媽媽

可能版上姐妹大多年輕

這樣的話題,通常很難引起共鳴

我因為童年時,父母照顧奶奶,此刻照顧婆婆

對於照顧癱瘓老人的議題,特別有感受

有時候,人沒遇上

很難想像長照工作對家庭的衝擊

也無法理解照護機構良莠不齊的可怕

錢只是老年準備的基本

如果沒有家人的關心與盯嚀

很多老人在機構裡只是很沒尊嚴的活著

時間可能長達十年以上

可能看過太多

我也是早早準備

希望孩子只要用心,不必有經濟負擔

換一個
有果醬沒麵包 2016-04-29 14:15:07 #3F
 

版媽,我想不是沒人回應,應該是許多家庭 當下的日子就很難過了,哪還想到以後還來討論呢!狀況好的 就是工作賺錢儲蓄理財,默默地為老年生活做準備。我家少養一個孩子,錢就多出來了先生出手闊綽(上班辛苦假日他要灑錢當大爺),我常常要幫他踩煞車,不斷提醒他要理財要儲蓄,不要自己老了,家中照料人力比別家少,口袋也沒別家深,那就真完了。版媽,妳倒給了我靈感,我要拉我先生去參觀長庚的養生村...嚇嚇他......。

adsnew
小謙外婆
小謙外婆 2016-04-29 14:15:32 #4F
 

嗯!你說的對.

我也是看到娘家媽媽超過10年的洗腎,而後半身不遂.加上爸爸二次的中風.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真的萬萬不能.幸運的是哥哥和弟弟有分不錯的工作,兄

弟又能不計較,有請一個外勞在家幫忙.但是那種心力交瘁.沒有遇到的人.是

難以想像.

現在又是少子化.只能自身能做多少算多少.最起碼,一定要存點老本.身體顧

好一點.剩下的˙就由老天爺來決定了.

蕭來福
蕭來福 2016-04-29 14:55:26 #5F
 

沒回應   是因為有一種無言以對的無奈  不知道該怎麼說

這樣的問題政府能做些甚麼呢  還是靠自己好自為之

但是想到要好千萬的養老費用.........唉!

 

小謙外婆的兄弟真好,沒計較的分擔

手足能力總有強有弱

要長達十年沒口角,難能可貴

我看到的例子大多落到一方委屈

或是最後老死不相往來

長庚養生村是很好的環境,費用不美麗

如果經濟許可身體好,我覺得滿不錯的

據我所知,他們不收無法自理的住民

萬一需要他人扶持,免不了要進入“老人機構“

現在的管理問題很多,身上長瘡,都是常見的

所以除了準備銀彈,我也很關心長照政策

目前的補助模式,是以所得稅為基礎

決定補助的額度

讓我驚然發現,最不能癱瘓的

竟然是有點錢,又沒有錢的中產階級

中低收入戶,機乎全額補助

而富有者,也能輕鬆支付這些費用

反而不上不下,最慘

我很希望長照政策好

但認識的年輕朋友都很怕

怕長照會是世代剝削的錢坑

等他們要用,早被我們這一代弄到破產

可是就我來看,這無論如何都要做

至於怎麼做,都是智慧

目前能做的是買長照保險,以我們能力也沒法買夠

不足的,就靠老本來填

老實說,如果可以

我好希望,可以自主決定何時離開

但,在法令上,這是更遠的路了

冬瓜炒麵線
冬瓜炒麵線 2016-04-29 15:51:56 #7F
 

看來北部安養院費用還是高些。

我父母親於兩年前相繼過世。父母親感情長年不睦,因此分兩地居住。

父親晚年因摔倒癱瘓,家人決定送至安養院照顧,每月費用平均三萬元左右。

後來在準備開刀前因敗血症過世,前後在安養院呆了兩年多時間。

母親則乳癌走了。最後一兩個月在病房進出。照顧由姐弟看護分攤,我出部份金錢。

其實台灣的健保真的很便宜方便,不特別使用自費,花費真的不多。

至於我對自己晚年規劃就是買了長照險,醫療,防癌等等保險,另外也存有千萬存款,

只要小孩不來挖我的養老金,金錢部份應該自用綽綽有餘,只是人要怎麼走,實在是沒法控制。

 

求進步阿敏
求進步阿敏 2016-04-29 16:29:05 #8F
 

真的覺得政府對老人政策要再多用心

以下是我自己的經驗

我父母目前長住澳門,一年回來台灣住一、兩個月

他們在澳門有澳門政府給的租屋住(一房一廳)

一個月mop$100

水、電、瓦斯限額內免費,超過度數才要再付錢(不過通常不會超過)

目前我爸媽住的國宅很多都是老人

離澳門市區遠但政府為了讓國宅更方便

也蓋了醫院、學校、超市,廣招餐廳店家,讓國宅自己變成一個小區

澳門一名60歲或以上的老人

在2013年可收59600元大紅包

其中養老金3.9萬、敬老金6600元、現金分享8000元、儲蓄金6000元。

這還不包括600元醫療券、5000元進修補貼、每戶2400元電費補貼等

以上都是以mop計(換算台幣請乘4左右)

而且老人在公家醫院看病是不收錢的

也就是因為澳門政府的老人福利很好

所以我們也不用擔心父母在澳門錢是否夠用

每次都是他們來台灣再把我每月存到他們戶頭的錢拿出來用

但講白了,這些福利都是錢,要靠稅收的

台灣目前沒有辦法增加稅收的情形下

人民然的要多想想自己如何存退休金準備養老院的錢

至於家人的照顧

說實話,我想都不敢想

 

 

這個問題我有跟老公討論過,我們各自的父母各自負責,因為我跟我先生都有兄弟姊妹,所以分攤應該還好。

但我們只有一個小孩,也不準備有第二個,所以,我們為小孩正在存學費及生活費,確保他以後求學不會有錢方面的問題!

至於我們2個自己也是邊存養老金以及合適的保險,減輕以後孩子的負擔。

為此,我們現在拼命地賺錢,也不敢再有小孩,因為真的養不起。

如果順利,存到買房前金,工作到老應該也繳完貸款了,這樣簡單的過退休生活,就好

華特
華特 2016-04-29 17:57:14 #10F
 

這確實是一件不容易處理但又迫在眉梢的事 - 老人照護

說說自己的經歷。自己的父親一直都和女兒住在北部。直到一年多前因女兒要照顧剛出生的孫子無法同時關顧到年歲已大(92歲)行動力受限(腳無力)的父親,才回中部由兩位兒子 輪流照顧。起初每個月輪流住在兩兒子家,整天沒有談話對象心裡苦悶,女兒們每個月一個周末會去探望父親,並且接他出來散散心。

在二兒子家,老人家陸續跌倒了幾次。事情到去年年底有了變化,因為兒子外出,家中沒有其他家人又沒有請外勞照護,老人家就跌坐在地上幾小時,直到兒子 回來才扶他起來。老人家經不起跌倒,這次大腿髕股跌斷了,手術後就臥床住進了照護之家,無法自由行動了。

照護之家提供了基本的照護功能,但家屬也可能因為老人有照護之家的照顧,頓時鬆了一口氣,卻疏忽了老人的內心感受(對家的依戀) 偶爾才探望老爸爸一次,10幾20分鐘就離開了。 當女兒的我們,每周六或日都由台北去探望老爸,但這短暫的幾個小時仍舊弭補不了老人長時間眼瞪天花板內心寂寞的煎熬。 漸漸地,耳聰目明的老爸開始出現了認知上退化,甚至睡眠障礙等等。

老爸爸會扯掉尿布,想要下床而掀開棉被,甚至有一次半夜溜下床而跌坐在地上。為了老人的安全,夜晚來臨,老爸爸的雙手被綁在兩旁的床邊扶手,稱為約束性保護。  老人真的嚇壞了,心理的創傷是難以言喻的。  為這事,我也跟護理中心溝通,希望在跟老人多溝通別再綁手,因為老人對這件事耿耿於懷。 老人認為,我又沒有做錯事,為什麼手要被綁住,連要揮走停在臉上的蚊子都沒辦法。

其實,做女兒的心裡實在是很不捨,每每想到這情景和老人的對話淚水就不由自主地滑了下來。好幾次衝動得想將老爸接來和自己住,租間大一點有電梯的房子,讓老爸能安享晚年。但姊姊們都勸說,你自己還有小孩在念書,白天也需要請外勞來照顧老爸因為你還在上班。 再者,老爸百年的事最終還是要兒子們來處理,女兒們是做不了主的。  想想自己真是不孝,連最基本讓老爸安養天年都做不到。

老爸的事,讓我深刻地體會到;

. 自己必須有老本

.若長者住進安養院,不代表自己已卸下照顧長輩的責任 (不是只出錢給老人安養), 反而要花更多的時間及心力去傾聽老人的聲音,多多探望老人,建立老人住在安養院的信心及信任感。  最著要的是,老人的心理衛生。 很多老人有憂鬱症傾向,但子女卻不瞭解,因為和長者談天的時間變得短暫而零碎,不像長者住在家裡時,隨時見得到 "親人"。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黴漿菌 寒假 幼兒園 孕吐 懷孕初期 長高 配方奶 益生菌 戒奶嘴 尿布推薦 親子出國 人工受孕 月子中心 半夜發燒

特別企劃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