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首頁
相簿
筆記本
日記
留言版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BabyHome 首頁

雅築小窩
 
位置--> 筆記本孕文分享

懷孕後搜集到的轉載好孕文,希望能幫到妳(若要引用,請標明出處喔)

 臍帶血銀行 是廣告詞?還是真技術?2008-01-30 Page:1/1

臍帶血銀行 是廣告詞?還是真技術?

作者:黃漢華

台灣一年約7∼8億元的臍帶血銀行市場,業者密度高居世界之冠。
迎接這門儲存、兌現「未來生命」的新生意,
業者技術、市場結構及政策法規卻未到位……。

臍帶血在這幾年成了醫療新希望。

十一歲的小明,患有重度地中海型貧血,去年植入一個小妹妹的臍帶血後,從此告別那個必須挨針輸血、注射排鐵劑的自己。

為小明進行移植手術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江東和說,臍帶血裡的造血幹細胞救了小明,幹細胞重生他的造血系統。像小明這樣接受臍帶血移植,成功存活的血液病患,台灣有十一人。

衛生署6月初把臍帶血移植列為常規治療,意味健保給付已不再遙遠。有人說幹細胞在未來能治百病,臍帶血行情看漲,地位不輸給心、肺等器官。報紙、電視上,臍帶血銀行大做廣告,業者搶著找名人代言,種種訊息透露臍帶血好像非存不可。

據業者估算,台灣臍帶血銀行市場,一年約有新台幣7∼8億元,目前已有七家業者投入,密度高居世界之冠。

然而,這門儲存、兌現「未來生命」的新生意,現階段仍存在許多疑慮。

例如,臍帶血儲存幾十年後,幹細胞還能不能用?業者能否永續經營?消費者花了新台幣7、8萬元儲存臍帶血,未來使用的機率有多少?如果不存,是不是意謂失去醫治機會,宣告死亡?

儲存療效問題多
1.幹細胞活性能維持多久?

「儲存二十年」是臍帶血銀行的普遍訴求。然而,至今醫界、業界都無法保證幹細胞保存在攝氏零下196度的液態氮,其活性能維持多久。台北榮總內科部腫瘤科醫師邱宗傑就質疑,即使活性能夠保存,能否分化成所需的細胞,也無法確定。由中經合創投所投資的永生臍帶血公司(Stemcyte)副總裁呂志鋒認為,幹細胞的活性攸關儲存價值,業者要拿出移植證據。

既然無法確知幾十年後幹細胞的活性,為什麼業者鼓吹儲存的好處?

「這是買一個夢!」衛生署醫事處長薛瑞元有這樣的詮釋。他說,幹細胞目前的療效是治療血液疾病;很多人相信有一天它能治癌症,這還在研究階段,卻是夢想境界,也成為業者的賣點。

2.使用機率有多高?

花了大筆費用存下的臍帶血,用到的機率是多少?江東和表示,二十歲前用到的機會是兩萬分之一到二十萬分之一;台大醫學系法醫學科研究所所長陳耀昌也說,萬一罹患後天性血液疾病,移植他人的幹細胞,治癒的成功機率反而會比較高。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儲存臍帶血?

政府、醫界有不同聲音。薛瑞元說,臍帶血不是萬靈丹,除非有必要,政府不鼓勵儲存;江東和則認為,有家族血液病史者,最好存下,以防萬一;陳耀昌雖不反對,卻希望業者不要宣傳過頭,再出現扁嫂可以靠孫子臍帶血站起來的誇大言論。

3.臍帶血銀行會倒閉?

有趣的是,在臍帶血銀行分搶大餅的同時,業界卻預言日後必定發生倒閉潮。他們認為,在削價競爭下,一口氣收進二十年的現金保管費,一年就入帳幾千萬元,難保不會發生捲款倒閉事件,屆時,誰來收爛攤子?生寶、再生緣、永生幾家業者都表示,「我不敢接收!」原因是彼此不信任對方的儲存技術。

於是,銀行信託就成了保障民眾權益的方法,然而,收款方式和比例也成為爭執焦點。尖端認為,儲存費不宜一次就收二十年費用,應該每年收一次;生寶表示,信託多少不重要,業者自律才是重點;大展則建議,應比照生前契約,強制信託比例。

市場結構問題大
1.政府管理「無法度」

「政府沒有法源管理業者,」大展生命科技副總經理謝崇龍明確點出國內臍帶血市場結構的棘手問題。永生的呂志鋒說明,業者向經濟部登記,卻從事醫療科技,對此,衛生署應進行評鑑,要求業者提出幹細胞活性及數量報告,「健康食品認證都要提實驗報告,何況是植入人體的幹細胞呢?」

目前,衛生署訂有臍帶血收集、處理作業規範,去年底對合格者發給證書,但並沒有評鑑幹細胞活性。薛瑞元表示,冷凍細胞無法以活性、數量為檢驗依據;國外審核標準是以作業設備、流程為準,冷凍精子、卵子亦然,移植一定有風險存在。也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幹細胞研究中心創立人的陳耀昌也說,透過「移植」才能印證活性。
取得這張證書,對業者有加分效果。拿到的當成廣告,拿不到的生意就受影響。像是因為儲存量少而沒過關的大展、去年成立,趕不及訪查程序的宏燁,只能準備明年再試。

奇怪的是,不合格的大展、宏燁仍持續做網路廣告,政府難道不管?「政府無法可管,」薛瑞元解釋,臍帶血銀行只從事儲存工作,沒有醫療行為,可以繼續打廣告、做生意,如果據此要他們關門,會產生問題,「現存的要放到哪裡?」他坦率地說。

業者對這套規範看法不一,訊聯生技公司總裁蔡政憲持肯定態度;永生堅持要檢驗活性;大展則質疑訪查的公正性,認為有評審委員擔任業者顧問,沒有避嫌。薛瑞元說,國內專家本就不多,依規定客觀訪查,這種看法未免武斷。

2.進入門檻低,資訊不透明

觀察眾家業者廣告,除了學術單位背書、標榜自己最好,還有暗指對手缺失。

同質性高、進入門檻低是業者互相攻擊的導因。陳耀昌分析,臍帶血銀行以儲存為主要業務,為了搶市場,便不顧手段;一位熟知內情的人也說,臍帶血收集、處理成本約2萬5000元,儲存槽成本固定,只要收得多,利潤就高,加上政府不檢驗幹細胞活性,民眾也不甚瞭解,入行並不困難。

政府怎麼看?薛瑞元說,只要廣告不涉及醫療,就不是醫療廣告,業者互相攻擊不等於誇大不實,假使造成毀謗,政府管不著,民眾要小心判斷。

研發增產值,捐贈發大愛
生物科技是新發展的產業,臍帶血業者目前以儲存為重點,「如果一味停留在此,產業價值不能提升,」工研院生醫中心主任蘇新森提出觀點。現階段國內業者在研發、申請專利上還要加把勁,畢竟專利才代表技術;國際認證充其量是廣告詞,非長久經營之道。

台灣執行臍帶血移植多是罕見血液疾病,既然自存自用的機會很低,使用別人的成功機率比較高,不如視它為公共資源,比照捐血,送給有需要的人,「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發揮大愛。臍帶血移植已是常規治療,以林口長庚醫院為例,至今等待移植的病患將近一百人,每筆110萬到150萬元的移植費,若能由健保支付,對病人的確是一大福音。

假使捐贈的人數多,成功配對的機率也較高。如果移植成功,你「血」中有我,我「血」中有你,就像小明,體內流著那一位小妹妹的愛,世界豈不美好?

出處遠見雜誌http://www.gvm.com.tw/theme/inpage_cover.asp?ser=11187&Pg=1


Copyright 2024, BabyHome  |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