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Home
寶寶首頁
寶寶相簿
筆記本
寶寶日記
留言版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BabyHome 首頁

 

 

 


★•° 小Q妹的天空 •°☆
 
位置--> 筆記本關於寶寶的食衣住行

 認識輪狀病毒:2007-03-26 Page:1/1

認識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最早是由澳洲學者Bishop和同事用電子顯微鏡,發現在急性腸胃炎幼童的十二指腸檢體上,存有這種病毒。之所以命名為輪狀病毒,是因為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像個輪子,完整的病毒有3層殼蛋白,核心包覆著11段的雙股核醣核甘酸(RNA),直徑約100nm。大自然中存在的輪狀病毒一般會感染哺乳動物或鳥類,常見的宿主有猴、牛和人類等。目前研究顯示,感染不同物種的輪狀病毒,並不會跨越物種產生交互感染。意思是說,感染牛的輪狀病毒只會使牛生病,並不會感染人類,也不會在人體裡產生作用導致疾病。

輪狀病毒有3層殼蛋白,最重要的是外殼部分的結構蛋白,含有VP4及VP7兩種;這兩種蛋白和疫苗的免疫生成性有直接的關連。VP4即所謂的P血清型,VP7則是G血清型。感染人類的輪狀病毒可以分成12種P基因型和14種G血清型。輪狀病毒有這麼多血清型,意思就好像是一個家庭生了很多小孩,雖然都姓「輪狀」,但是每個都不一樣,有自己的名字。科學家在命名一個完整的輪狀病毒名稱時,就是將P和G血清型一起標示出來,如P[8]G1,就是一種常見的輪狀病毒。在人類身上最常發現的病毒血清型,有G1、G2、G3、G4、G9。在台灣,G1一直是最常見的,但自2000年,G9也開始有流行的趨勢。

輪狀病毒擁有抗原特異性,因此不同的病毒血清型會引起幼兒各自專一的免疫力。簡單的說,幼兒在5歲以前可能會重複感染輪狀病毒,平均約2∼3次。譬如第一次感染到的輪狀病毒是G1型的,下次還是可能感染到G2、G3、 G4或G9型的病毒,可是第二次症狀會比第一次輕微。

   嬰幼兒嚴重腸胃炎的兇手:

輪狀病毒是在全世界引起嬰幼兒嚴重腸胃炎,且伴隨脫水的主要兇手。不論是開發中國家或已開發國家,幾乎所有5歲以下的幼兒都會感染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每年造成約44萬∼60萬名幼兒死亡,大多數都發生在開發中國家。死亡原因多是嚴重脫水,卻無法得到立即妥善的照顧,或是感染後產生一些併發症。雖然在已開發國家的死亡率較低,但輪狀病毒卻是導致急性腸胃炎住院和掛急診的主要原因,因此對社會成本和醫療成本的支出有顯著的影響。

輪狀病毒是一個全球性的傳染疾病,分別在幼兒身上引起程度不同的症狀。小朋友在出生3個月大以後,開始會出現感染的症狀,可能輕微,也可能嚴重。最常發生的年齡在出生6個月以後,到5歲以前的症狀都不容輕忽。

大多數的幼童在2∼3歲左右,就幾乎都有感染過輪狀病毒而產生抗體了。固然輪狀病毒對幼兒的影響極大,但是也會發生在免疫力降低的老年人身上,大多像是養護中心的群聚感染,或是家庭成員間的群聚感染(尤其是幼童傳染給父母及兄弟姊妹)。

   好發在冬季•主要途徑為糞口傳染:

輪狀病毒好發在冬季,尤其是溫帶國家。在台灣全年都有輪狀病毒,但是最近也發現在冬天及早春有較多的病例,多在每年11月到隔年4月。為什麼在冬天比較常見到輪狀病毒的流行呢?推測是和溫度及溼度有關,輪狀病毒在高溫且乾燥的地區比較不活躍,相對的,溫度較低又潮濕的環境有助於輪狀病毒的散播。

輪狀病毒主要傳染途徑是糞口傳染,病毒潛伏期約2∼4天,可以在大便中存活達10天之久,也可以存在桌面或玩具表面,所以常造成幼稚園、醫院等場所的群聚感染。同時有研究報告指出,病毒也可以透過飛沫經由呼吸道傳染(好像流行性感冒一樣),因此也和冬季好發有強烈關連性。

   先嘔吐發燒•後伴隨腹瀉:

剛開始感染的症狀會出現嘔吐和發燒 (> 38.9 ℃),持續 2∼3天以後隨著而來的是次數很多的腹瀉,症狀持續4∼5天。這時候嘔吐現象加重且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造成醫療處置進行口服補充水分的困難度。醫師區分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腸胃炎和一般腸胃炎,最好的診斷方式是糞便檢體做檢驗,以確定是否為輪狀病毒感染。

   腹瀉併發症脫水•嚴重將導致死亡:

腹瀉的併發症多半是由於水分和電解質大量流失所引起,嘔吐和發燒也會增加水分的流失。所以脫水就發生了,伴隨的是代謝性酸中毒。脫水後嚴重的會造成血量降低、心跳停止而死亡。

加拿大多倫多曾經報導了21個死亡案例,其中19個感染前都是正常健康的小孩。所有病例都有嘔吐,15個在症狀發生後,24小時之內死亡。在這21個死亡案例中,10位小朋友是到院前死亡(DOA),另外10個住進醫院,卻來不及救治,因為太遲到醫院進行治療了。附帶一提的,死亡也可能是因為痙攣和吸入嘔吐物所引起。

   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基本上很多家長在得知小朋友發生腸胃炎後,常常讓兒童禁食,以為餓個一兩餐就會好了,或改吃稀飯,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此時最正確的照護之道,是避免腸胃炎引發的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所以補充水分、電解質和注意營養是最重要的。
症狀輕微的患者可自行居家照顧:
1.平時喝母乳的則可以繼續哺餵,另可補充一些電解質液體。
2.避免甜食或黏稠、油膩食物。
症狀嚴重的患者盡速就醫住院:
1.給予靜脈點滴注射,直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2.目前並無對抗輪狀病毒的藥物,只能給予症狀支持性療法,如適量的止吐藥和緩瀉劑。
資料提供╱黃立民醫師•整理╱李藹芬

一般而言,有效的預防方法有三:勤洗手、環境要消毒和接種疫苗。除了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之外,最有效的預防就是口服活性輪狀病毒疫苗,可大幅減少腸胃炎的發生,以及降低住院及掛急診的次數。

   疫苗剋星即將上市:

明年在台灣即將上市的輪狀病毒疫苗,目前有兩家國際大藥廠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一家藥廠的做法疫苗採取基因重置的方式,重置人和牛的病毒基因,以口服的方式接受三劑;另一家研發出一種以人類輪狀病毒為基本的新型輪狀病毒疫苗,以口服方式接受二劑,二劑之間需間隔1至2個月。截至目前為止,有效性均值得信賴,大大減少因為輪狀病毒感染所需的住院治療的機會。

輪狀病毒口服疫苗安全性無虞:
輪狀病毒疫苗在口服時,要注意免疫力低落、免疫功能障礙的嬰幼兒,因為是活性病毒疫苗,更要考慮在體內病毒複製後的致病力,因此不建議投予。疫苗本身安全性無虞,並無特殊投予禁忌。目前,二劑的輪狀病毒疫苗已在23個國家註冊,並在墨西哥及新加坡等國家上市。預估明年年中,兩家藥廠的疫苗都可能會在台灣上市,未來必能帶給嬰幼兒非常大的助益,遠離輪狀病毒的威脅。

文╱臺大醫學院教授•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 黃立民

轉載自2005年12月媽媽寶寶雜誌



Copyright 2024, BabyHome  |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