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杰&軒的嘰喳事 會員登入

 

 
位置--> 筆記本文章收集

 生活教育在潛移默化中 ◎文/洪蘭2007-06-08 Page:1/1

現在的小孩是每個家庭的寶貝,父母親無時無刻不在想要給他最好的東西,家長對於孩子的這份愛心實在令人敬佩,但是家長是否知道什麼是對於孩子真正的好,是給他享受最好的物質生活嗎?當然不是!那到底我們該給小孩子什麼呢?答案是以身作則,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對於生命感謝與感動。

最近有機會聽到洪蘭教授的演講,她分享到她如何在生活中跟小孩相處,由於他的小孩在台灣接受教育時受過挫折,所以不喜歡讀中文,為此她去找了許多非常好看的章回小說與歷史故事,每天讀給小孩聽,因為這些故事不僅有趣,而且包含了許多「道理」在裡面,在潛移默化中讓小孩薰陶到寶貴的中華悠久文化,所以她也很建議父母們應該多利用時間跟小孩一起閱讀,一同分享一同成長。

另外,每當洪教授將故事讀到最精采的地方,她就會告訴小孩子,媽媽要去洗碗了,其他的明天再繼續讀,但是這時候小孩正聽的津津有味,怎麼有耐心等在明天分曉呢?所以就會主動的告訴媽媽,媽媽我來洗碗,請妳繼續讀給我聽,結果洪教授屢試不爽,很快的小孩子已經習慣幫忙媽媽掃地、拖地、洗碗…等家事。

我太太對待小孩也是一樣的,因為太太是家庭主婦,所以她能夠全心全意的照顧小孩跟我,我的小孩到了小學三、四年級,都已經會幫忙做家事了,有時候我從台灣回到加拿大,看到他們在洗碗、鋤草等,我就告訴太太,這些事情不要讓小孩做,我們買一台洗碗機,還有顧人來鋤草不就好了,天氣這麼熱,小孩會中暑的。

結果太太堅持不肯,她說,小孩子從小就必須訓練他們懂得為他人著想,並知道不推諉工作,如此小孩才能從工作中學習到如何去適應環境,到了外面的團體,他自然就懂得跟他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了。

記得我曾經去拜訪過位於台北的一所私立小學,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不是教學方法的不同,而是他們強調人格教育,例如整個小學裡僅有二位工友,而整個學校的環境清潔,都是由學生們來負擔,但不僅是學校內的公物維持的非常好以外,環境也非常乾淨與安靜。

我就親眼目睹上課鐘聲響了,小朋友們都紛紛進入教室,但是最後有二個小朋友要從廁所出來之前,正在擦拭洗手台,關上廁所內所有電燈,然後才快步不慌忙的進入教室,我好奇的進入廁所看看,果然廁所內不僅乾乾淨淨,而且味道也很清香。

所以父母教導小孩子,不要讓他們害怕吃虧,或害怕他們多做事情,其實勞動對小孩來說,也是一種鍛鍊,是在生活中「做中學」的功課,讓小孩懂得分享生活中的酸甜,也懂得分擔生活中的苦辣,如此我們的小孩就能在分享與分擔的過程中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