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首頁
相簿
筆記本
日記
留言版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BabyHome 首頁

雅築小窩
 
位置--> 筆記本育兒分享

他人或自身的育兒分享或討論,另有疫苗與醫學小百科為寶寶健康把關<引用請註明出處>

 玩得太冒險? 談嬰兒搖晃症2008-06-11 Page:1/1

採訪/高旻君
諮詢及資料提供/台北榮總醫院一般兒科兼兒科加護中心主任 宋文舉

每當爸爸把小娃娃捉起來玩「空中飛人」時,小娃娃就咯咯的笑不停,可是報上卻說如果猛烈搖晃孩子有可能造成腦子的損傷,但是寶寶好像又很喜歡這樣玩,這樣與寶寶玩真的會有問題嗎?

案例:
小新今年剛滿一歲,一直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一天父母發現小明神情有異,活力明顯減少,似乎不太對勁,覺得不放心就帶他去診所檢查,醫師開了藥,但是好像也沒有什麼改善,沒想到過了幾天,小新逐漸地出現嘔吐及陷入昏迷、瞳孔放大,嚇得父母直奔大醫院。

經過醫師緊急的急救及檢查,發現小新的眼底出血,且經斷層掃瞄顯示腦內有出血,而且影響到了腦部組織。

台北榮民總醫醫院一般兒科主任兼兒科加護中心主任宋文舉表示,嬰兒發生顱內出血有幾種可能性:
(1)生產過程的創傷:難產的嬰兒,或是頭較大的嬰兒,在出生過程中最容易受到壓迫的地方就是頭部,所以容易造成大腦的出血。
(2)血友病:這是一種有遺傳傾向的疾病,特點就是容易出血而且止血不易,所以大腦內部也可因自然或即使是輕微的外傷而引起出血。
(3)血小板過低症:任何原因(多半是病毒或細菌感染)所造成的血小板數目太低,也會有易於出血的現象。全身各處都可能同時有小紅點(出血點)存在,自然大腦內部也會出血了。
(4)維他命K缺乏症:尤其吃母奶的寶寶較常見,因為母奶中的維他命K 較奶粉為少。又長期腹瀉的寶寶,因為胃腸對維他命K的吸收減少了,外加胃腸中的正常細菌製造維他命K的功能減退。身體中缺少維他命K,會有容易出血的現象。
(5)血癌或惡性腫瘤:會使凝血的功能減少而易於出血。
(6)腦內血管瘤:血管瘤很容易突然破裂而出血,造成大腦的破壞及意識喪失。

不過小新的狀況,已排除了上述可能,因此醫師認為應該是由外力所造成的顱內出血。

宋醫師表示,一般幼兒常見的外力所造成的顱內出血,要考慮是否與「受虐待」有關,也就是說孩子可能是受到照顧者的虐待,如推打撞及頭部而引起的傷害。但是倍受疼愛的小新,卻是因為父母的無知而造成遺憾。

何謂嬰兒搖晃症

小寶寶的骨骼、肌肉、血管等發育與大人相較是相當脆弱的,而且身體的比例也與大人不一樣,寶寶的頭部較大較重,以長度而言約佔身體比例的1/4(大人約佔1/6),因此寶寶頭部如果受到明顯的前後搖晃,將可能發生頸部脊椎骨受傷,或頭顱內懸浮著的腦部震盪損傷。

「嬰兒搖晃症」常因為大人不了解寶寶頭頸部的脆弱,貿然對其做出太誇張的動作,如前後大幅擺動寶寶、將寶寶拋向空中再接住,抓著肩膀前後左右晃動、、等等,而忽略了寶寶實在無法承受這樣的動作而釀成傷害。

不宜嘗試的遊戲方法
宋文舉醫師也指出,和寶寶遊戲時寶寶的笑容不一定就代表他是喜歡或是快樂,換個角度來說,如果你被搔癢時也有可能咯咯地笑個不停,但是對怕癢的人而言,這種笑並不代表舒服快樂,因此寶寶有時的笑容,可能是被動或驚嚇的笑。

以下有些潛伏危機的遊戲方式,家長應留意。
*抱著寶寶向上高高地拋起,再於其落下時突然的接住。
*抱著寶寶像盪秋千般地前後大幅 的擺動及突然的停住。
*抓著寶寶的肩膀前後左右擺動。
*把寶寶用力(有意或無意的)往床墊上或沙發椅上摔下,使其因受反彈力而上下振盪。

這些動作除了可能會因為大人失手造成摔傷外,最怕的是使寶寶發生嚴重的腦震盪、腦出血及頸部神經受傷而不自知,及延緩診斷就醫。頭顱內的傷害,往往是外表無法立即得知的,不過當孩子出現嘔吐、神智怪異、沒有精神、呼吸心跳急促、抽筋、昏迷等情形時,父母不可掉以輕心,應趕緊送醫接受診察。


Copyright 2024, BabyHome  |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