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比祐祐 會員登入

 

 
位置--> 筆記本文章收集



 異位性皮膚炎-22004-03-24 Page:1/1

感染徵狀與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開始發現在臉頰及頭部,慢慢地擴大到四肢及軀幹;特別是關節彎曲部位的內外側及脖子部位最容易產生。腕關節也會有慢性濕疹的現象。主要特徵就是劇癢,反覆搔抓的結果,局部的皮膚會變厚,像皮革一樣,有些會有出血甚至細菌感染的情形。

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率與季節性氣候變化關係密切。這些小朋友的皮膚多半較為乾燥,對於溫濕度的適應能力不良,對癢的忍耐度也比一般人為低,因此在氣候不穩的初春天氣容易復發。每年三、四月間,早晚溫差很大,也就是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高峰期。

在治療上,最重要的是教導病人如何避免環境刺激,其次才是使用藥物控制病情。在環境因素方面,蛋、奶、黃豆、花生、有殼海鮮(如蝦、蟹、貝類、花枝、烏賊等),及核果類較易過敏,宜多注意。日常生活方面應避免情緒壓力、易流汗、毛料製品、清潔劑等以免誘發或使皮膚炎惡化。指甲要剪短,避免嚴重抓傷。有些人甚至對冷、熱變化,出汗或緊張都會過敏,這樣的孩子在治療上就會變得更困難些。大多數皮膚科醫師均認為降低發病次數,讓發作症狀一次比一次輕微,確實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最重要的一環。

適當的藥物控制,可以讓較為嚴重的敏感症狀獲得有效的紓解。但是能維持多久的療效,要看病人體質、外在氣候、環境變遷與個人情緒的穩定性等因素而定。新一代的無嗜眠作用之抗組織胺,是可以考慮的口服治療藥劑。局部病灶則使用類固醇藥膏,若有感染則併用抗生素軟膏。

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者皮膚容易乾燥,愈乾燥就愈癢。所以應該使用潤膚乳液來保持皮膚的濕潤,但是一般使用的嬰兒油是不適用的。

好發於嬰幼兒時期
整體來說,異位性皮膚炎可以說是嬰幼兒的皮膚病,到了成年以後才發作的病例可能不到10%;發作年齡從三、四個月到三、四歲不等。通常愈早發生,日後消失得愈快,但是必須是在完備的醫療控制下才行。反覆的搔抓會使症狀更加嚴重;孩子情緒的惡化也會導致病情加重,家長要多些耐心。

隨著年齡增長,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會因體質改變而改善,甚至消失。這要歸功於自然造化,而不是醫師治療的結果。原因可能是青春期的生理荷爾蒙開始變化,使皮膚的成熟度改變;皮脂線、汗腺的功能也已強化。但是每個人體質不同,究竟要等多久才能完全擺脫惱人的異位性體質是很難預測的。

其實異位性體質的小朋友一般平均智商都較高,只要多多注意外在因素,教導小朋友,讓他們有良好的自我照顧能力。在發病時期間盡量讓孩子接受完善的醫療照顧,並經由醫師的指導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讓寶寶的生理不適減到最低程度,對於孩子的成長必定有積極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