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魅力寶寶 會員登入

 

 
位置--> 筆記本育兒錦囊

 幼兒良好品德培養法~22004-12-27 Page:1/1

德育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幼保科講師兼任三民托兒所所長 歐姿秀
品德教育不能只靠外塑,還應注意如何內化,我們對孩子的品德教養,除了讓孩子知道「該做什麼」及「如何做」之外,如果還能夠使孩子「願意做」、「習慣做」,則品德教育才能在孩子的心中生根。至於如何培養品德的情感意志,建議可以從下面三個方向來努力:

一、示範與模仿
示範與模仿是社會行為發展學習的重要管道,雖然「示範」屬於「告知」品德行為內容的認知層次,但是透過示範「營造品德環境」卻是引發品德行為情感意思,因為大多數人自己不讓位,還會盯著讓位的人看。我們在「缺乏讓位美德的環境」中,要自覺有讓位的必要及積極實踐讓位行為是比較困難的。同樣,大人如果希望培養孩子樂觀、獨立、自信、誠實、惜物、禮貌……等品德,自己便要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時時表現這些行為,如此孩子自然可以在這樣的品德環境中模仿學習、同時培養「大家都是這樣」、「本來就是應該這樣」的品德情意。

二、積極回饋
社會行為在外塑的過程中,不免要經歷外在回饋的增強、鼓勵效果。好的品德表現,透過讚美、認可或好心有好報等正向回饋,會強化品德行為的持續表現意願。小孩子剛學會自己穿衣、穿鞋,每次完成動作一定會看看大人、甚至跑到你面前,只為了要看你對他點點頭、或是說一聲「好棒」;小孩主動向別人打招呼問好,如果獲得稱讚一定會繼續表現禮貌。可見積極回饋對品德行為的鼓舞作用。不過,為了避免過度依賴外在的回饋而減少主動的行為表現,大人在給予回饋時要把握「具體」及「付予信心」兩個原則。例如:「我就知道!你長大了,可以自己穿衣服」(鼓勵獨立)、「你看!你能夠自己把玩具收好、把書排好,真能幹!」(讚美愛物)、「我相信你會告訴媽媽(爸爸),弟弟為什麼會哭這麼大聲?」(期勉誠實)。

三、習慣成自然
由外塑而內化、從他律到自律是品德教育追求的最終目標,所有的良行美德唯有在大人教導鼓勵後,能夠轉化為孩子自發的行為表現才有意義。大人無法時時刻刻留在孩子身邊叮嚀、鼓舞,我們希望孩子能自己提醒自己、自己樂意表現好的行為、而最後終於能夠習慣成自然,使品德成為孩子自己修養的一部份,真正落實在孩子自己的生活中。於是大人除了不厭其煩的示範、提醒及回饋之外,不妨也將我們希望孩子建立的品德,視為孩子該有的自然習慣。例如:「哇!你忘記說『請』。」(你本來會表現禮貌的,只是忘記了)、「沒有關係,你已經可以自己做的。來!再試試看。」(把獨立視為當然)。

總之,為了避免孩子的品德教育流於形式、光說不練、知而不行,除了教孩子認識了解品德之外,還應該培養孩子實踐品德的情感與意志。而前面所述:提供模仿學習的環境、不斷演練、累積經驗、進而從外塑到內化、形成習慣,是身體力行培養幼兒品德情意的不二法門,有意者不妨試試看!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