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Home
寶寶首頁
寶寶相簿
筆記本
寶寶日記
留言版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BabyHome 首頁

 

 

 


╭♡小小紋子的家♡ ╮
 
位置--> 筆記本♥孕期保健~孕媽咪需知♥ ♡ 孕期保健新知-1♡



 胎位不正要怎麼調整呢?2007-11-07 Page:1/1

許多準媽媽們一聽到自己胎位不正時,大多緊張得不得了,擔心是否影響胎兒或是生產方式,更想了解如何做才能改變胎位不正?其實胎位不正最重要的是它是否造成胎兒或母親的危險,而選擇適當的生產方式是降低胎位不正所帶來的風險。

胎位不正的原因

1. 羊水過多、多胎次產婦:他們的腹壁較為鬆弛,使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範圍過大。
2. 子宮問題:子宮肌瘤、雙角子宮、子宮中隔、多胞胎、羊水過少,胎兒在子宮的活動範圍太小。
3. 骨盆狹窄、前置胎盤、巨嬰,胎兒頭部與媽媽骨盆腔銜接受阻。
4. 其他原因:早產、胎兒染色體異常、胎兒水腦等。

胎位不正類型

正常的胎位是胎頭朝下(也就是胎兒的頭朝向媽媽的腳)、臀部在上(胎兒的腳朝向媽媽的頭),所以其他的胎位就稱之為胎位不正,如臀位、斜位、橫位、胎兒姿勢不良等。
1. 臀位:胎兒的臀部朝產道方向。
臀位又分為完全(complete)、直腿(frank)、足式(footling)及膝式(kneeling)等4型。

完全(complete):胎兒頭上腳下,就像打坐一樣,採盤腿姿勢,股關節和膝關節都是彎曲的。
直腿(frank):胎兒頭上腳下,腿部膝蓋沒有彎曲,伸得很直。
足式(footling):胎兒一隻腳或兩隻腳掉下來。
膝式(kneeling):胎兒掉下的腿成跪姿。

2. 斜位或橫位:胎兒肩或身體朝產道方向。

3. 不正常頭位:如果遇到額頭位、顏面位也算是胎位不正。
i 枕後位:胎頭枕骨在媽媽骨盆腔的後半部,臉部朝上,使胎頭無法適當的進入子宮下段,延長產程。
ii 顏面位:生產時,最先出現的是胎兒的下巴,醫生在內診時摸到胎兒的臉部。
iii 額位:生產時,最先出現的是胎兒額頭。內診時摸到胎兒的額頭。
iv 複合位:胎兒的手或腳和它的頭部或臀部同時位於子宮下段。

檢查方法

產前檢查時,醫生會藉由測量腹圍、子宮底高度、雙手觸診等方式檢查胎位。在媽媽的恥骨上方,應該可以摸到圓形堅硬的胎頭,如果摸到的是圓錐狀,應是胎兒臀部。內診也可測得出胎位,在媽媽的肚臍之上聽到胎心音。超音波看到胎兒頭部在子宮上方。當胎位不正時,媽媽也比較無法感覺到胎兒有踢的感覺。
當接近足月時,就不容易從孕婦腹部檢查胎位。因胎頭下降至骨盆,有時因胎兒臀部整個朝向產道,會將胎兒臀部誤以為是胎頭。

胎位不正的影響

胎位不正會影響的是生產方式,一般而言,若孕婦屬直腿式臀位或胎兒體重應於2500公克∼3500公克以及媽媽的骨盆腔開口較寬等情況,適合陰道生產,否則,否則胎位不正的媽媽鷹選擇剖腹生產比較安全。
懷孕過程中,如果發生早產或早期破水,應注意是否有臍帶脫垂的現象。因為臍帶脫垂容易發生胎兒勒頸、臍帶壓迫、胎兒窒息等危及生命狀況,則需立即分娩。
枕後位、顏面位、額位的產程長且媽媽更為痛苦,經常需以剖腹生產來處理。

符合自然生產的條件

妊娠36週後,胎位不正仍然存在,媽媽又希望能自然生產,醫生的考量必定是以母子均安為原則,考量自然生產的可行性有:
1. 必須是正臀位。
2. 胎兒體重不超過3500公克。
3. 媽媽的骨盆腔及產道必須寬廣。
4. 生產過程必須正常進行,不能有延遲或停頓的產程。
5. 如寶寶臀位,但其體重超過3500公克、媽媽的骨盆腔及產道較窄,仍需嚴密監視其生產過程是否正常、有否延遲。

胎位不正考驗了醫生的經驗與技巧,也是向生命挑戰的一刻,需無比的膽大心細及無限的耐心。

矯正胎位的方式

矯正胎位的方式有體外迴轉術及膝胸臥式:
體外迴轉術
一般會在懷孕37∼39週做體外迴轉術,在超音波下,將胎頭壓向胎兒胸口讓胎兒下肢順勢翻跟斗迴轉。操作體外迴轉術之前,應先給予子宮肌肉鬆弛藥物,在超音波的監測下施行體外迴轉術;然而體外迴轉術有其風險,如:胎盤早期剝離、臍帶繞頸、胎兒損傷等,所以許多產婦最後還是會選擇剖腹生產。因為體外迴轉術的風險高,施行時最好在產房處理並做好緊急剖腹的準備。

膝胸臥式
懷孕28週後仍胎位不正,可以每天做2次膝胸臥式,每次維持5∼10分鐘。它的方式是將雙手的伸直向前,胸部盡量貼緊地面(或床),臀部往上翹高,大腿與小腿成一直角,膝胸臥式可以使胎兒的臀部有離開骨盆腔的機會。

大多數胎位不正的情況會自然轉為正常胎位,當然也有胎位一向正常,直到生產時才發現是胎位不正的狀況,因為胎位不正的原因和胎兒的姿勢、先天異常、子宮結構、羊水量、胎盤位置等有關,但是最重要的是評估胎位不正是否影響到胎兒的安全及該採用何種生產方式較適當,所以,與您的產科醫師保持定時產檢,隨時注意自身狀況,才是準媽媽應該要注意的。



Copyright 2024, BabyHome  |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