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首頁
相簿
筆記本
日記
留言版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BabyHome 首頁

阿硯&阿淯的窩
 
位置--> 筆記本fb社團文件--母乳娃娃考考妳 台灣母乳學會會訊

 母乳哺育聯合學會會訊1(2)2011-04-05 Page:1/1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會訊第一卷第二期

【編輯的話】 【哺乳醫學新知】 【新聞稿】 【活動預告】 【最新網路資源】

【編輯的話】

  本期會訊的出刊欣逢國際母乳週(8/1-8/7)和四年一次的奧運盛會(8/8-8/24),當眾人皆將目光放在各國頂尖運動選手身上,觀賞他們奪取金牌的英姿時,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呼籲大家給予母親更多的支持,幫助她們達到哺育嬰兒的黃金標準:純母乳哺育6個月,之後添加適當的副食品,並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任何人支持母親以母乳餵養寶寶,提供寶寶生命最好的開始,都值得獲贈金牌!

  本期的醫學新知中,廖煌山醫師幫我們複習哺乳的好處,也讓我們了解現今哺乳率的改變,並提醒大家採用世界衛生組織2006年公佈的哺乳嬰兒生長曲線表。有關哺乳媽媽的用藥安全,目前已有相關書籍與網站可供醫護人員參考,將可以減少動輒要求母親停止哺乳的建議。有鑑於國內感染愛滋病的人口持續增加中,如何教導HIV陽性的母親餵養寶寶,將會是一項重要的課題。目前國內僅有一座母奶庫,該如何有效管理和運用,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

  廖煌山醫師、淑芳老師和詹文宗醫師的摘要中都不約而同的提到,如果母親從孕期開始到產後,能受到各方面支持哺乳的鼓勵與協助,對於提升哺乳率和延長哺乳期有很大的幫助。今年的國際母乳哺育週,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採用猶如代表奧運的五色圓環說明哺乳婦女需要來自各個層面的幫助與支持。這五個圓環分別代表來自家庭及社會、醫療照護系統、政府及法規、以及職場的支持,還有危急或緊急狀況時的幫助,每個圓環彼此環環相扣,緊密得支撐著位於中央的哺乳媽媽。

(2008國際母乳週活動請參考http://www.bhp.doh.gov.tw/breastfeeding/index04-10-1.htm)

  雖然與哺乳相關的議題還有許多需要更多的研究,不管是對寶寶或母親、短期的或長期的影響,然而給予醫護人員相關的哺乳知識與技巧的訓練,提高專業能力,包括正確地使用母乳代用品而不是濫用,宣導社會大眾支持哺乳,都能在少子化的現代社會中,幫助母親溫柔生產、順利哺乳,如此不僅帶給母親獨一無二的人生經驗,同時母親和寶寶更健康,家庭開銷減少,社區、醫療系統和環境的成本降低!支持哺乳很重要─母乳哺育,眾人皆贏!

  最後提醒大家8月份與9月份有大師級的課程和哺乳宣傳活動,期待您的熱心參與!

◎Top

【哺乳醫學新知】

◎ 哺乳

台中陳永忠小兒科診所 廖煌山醫師 摘要

題目:Breastfeeding

原文出處:BMJ 2008;336: 881-887.

作者:Hoddinott P, Tappin D, Wright C.

摘要:

臨床醫師都知道母乳哺育對發展中國家的幼兒健康之重要性,但對於已開發國家的母親與嬰兒的健康的認知就稍嫌不足。在已開發國家中,母乳有更深遠的好處,特別是在肥胖、血壓、膽固醇及癌症。這篇文章以全球的視野回顧已開發國家中的哺乳情況,總結出母乳哺育有益健康的證據;並討論與流行病學的關係,提出解決問題的實用準則。同時討論嬰幼兒生長發育曲線的新近發展,以及有關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和捐贈母乳的爭議。

●母乳與配方奶有何不同?

配方奶只是一種食物,母乳則是由許多對健康有益的營養成份所組成,包括抗體、酵素、以及荷爾蒙。初乳含有豐富的抗體,含量不多的初乳可以避免新生兒的腎臟過度負荷。

●哺乳對健康的好處

從一篇整合42個發展中國家的研究報告了解,純母乳餵哺6個月後,接著副食品添加且持續哺乳至12個月,每年可以避免一百三十萬個(13%)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相較之下,B型嗜血桿菌疫苗只可以避免4%兒童的死亡,而麻疹疫苗則只有1%的效果。哺乳同時可以抑制排卵,因此哺乳的婦女比較不容易懷孕。英國一篇包括15,890位嬰兒的研究發現,完全以母乳哺育6個月後,平均每個月因腹瀉和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比率分別減少53%和

27%。即使只是部份餵哺母乳,仍分別減少31%及25%7。該篇研究同時指出,一但停止母乳哺餵,母乳的保護效果很快就消失,不同於過去一些小規模的研究,認為母乳的保護立可能長達七年。

●哺乳率的改變

1960年代,因為配方奶的銷售,已開發國家的哺乳率下降到了所有時期的最低點。1990年以來,全球純母乳哺育4個月的嬰兒人數呈現增長,但是仍有地區的差異(英國: 7% vs 挪威:64%),不過一出生就哺乳(即便只有一次)的比率呈穩健的成長。年紀較大、教育程度較高、不抽煙以及社會經濟地位較佳的母親,比較喜歡親自哺乳。而曾經哺乳過或本身小時候喝過母乳的母親也比較喜歡哺乳。

哺乳率的大幅度下降通常是發生在生產後頭4天。在英國,12%的婦女會在這個時候停止哺乳,到第2週及第6週的停止率分別是22%及37%。早期給予母親技術上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

●有哪些措施的介入可以增加母乳餵哺率?

懷孕期間

美國有五篇關於懷孕時給予衛教的研究,結論是可以增加低收入婦女的哺乳率。Cochrane系統性回顧研究正在進行有關懷孕時給予衛教是否影響哺乳持續的時間。
在醫院期間

在醫院時,儘早讓母親與嬰兒肌膚接觸,頻繁且無限制地哺乳以確保乳汁持續製造,以及幫助嬰兒正確擺位和有效含乳,都可以增加哺乳成功的機會。

有兩個實驗發現,若在類似住家的環境下生產,那麼開始哺餵母乳並持續至6到8週的婦女人數會增加。如果將含有配方奶或其推銷產品的商業性組合包送給出院的母親,那麼完全哺育母乳至10週的婦女人數則會下降。
出生以後

Cochrane回顧34個研究,發現多一些專業或一般性的支持,可以增加任何形式的哺乳持續時間至6個月,尤其對纯母乳哺育最有幫助。
政策的介入

沒有研究實際調查工作職場上對哺餵母乳的支持情況。在不列顛,7個職業婦女中,只有1個可以享有哺乳的設施或是在工作中哺乳。2005年,蘇格蘭哺乳法規定,不讓母親在公共場合為2歲以下幼兒哺餵母乳是不合法,同年英國的研究指出,蘇格蘭的居民對公共場所的哺乳行為有最正面的經驗。

●哺餵母乳時,會出現哪些臨床的問題?

正確的擺位及含乳對於建立和維持有效的哺乳是非常重要的。當一位母親和嬰兒開始學習哺餵母乳時,應由受過訓練的人員觀察餵乳以及提供熟練的技術協助和支持。最初幾次正確的餵乳可以避免像是乳房或乳頭的疼痛,泌乳不足,以及嬰兒早期體重減少等問題。

●醫師如何開處方給哺餵母乳的母親?

醫師在開處方給哺乳的母親時,容易出現過度小心的情形,某些特別的指示或輕微的暗示都可能影響母親不再哺乳,然而謹慎地使用專門的資源,通常能夠讓哺乳持續下去。每一次的處方,必須就個別的母親與嬰兒考量其風險和利益。不幸的是大部分的成人藥典和藥廠的仿單,對哺乳母親的使用研究不多甚至不建議使用,然而假如一種藥物核准使用於嬰幼兒,那麼少量留存在母乳中的藥物大多是安全的。

●當前的熱門話題

依據母奶寶寶所做的新成長曲線圖

過去的兒童生長曲線圖主要依據混合哺餵,尤其是瓶餵的寶寶所製成,然而許多研究的結果都顯示,純母乳哺育的寶寶和前述寶寶的體重生長曲線是不一樣的,因此使用不合宜的生長曲線圖會讓母奶寶寶接受不必要的配方奶添加。世界衛生組織經過15年收集來自全球6個研究中心的資料,在2006年發展出新的生長曲線圖。取樣來自不抽煙的母親所生的兒童,在不匱乏的環境下以母乳哺育一年,前4個月是純母乳,6個月大時開始添加固體的副食品。結果顯示不同人口族群的寶寶有著相似的成長曲線,並且證實母奶寶寶從6個月大開始的體重增加比較緩慢。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與哺餵母乳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的共識是,HIV 陽性的母親依其所處情況不同而有不同的建議。當母親身在文化中認同的、方便可行的、負擔得起、安全的、以及可持續供應的母乳代用營養品無法取得的地方,建議完全以母乳哺餵前6個月。如前述代用品為可行時,為了預防週產期HIV感染,應該避免哺餵母乳。
母奶庫

當母親無法提供自己奶水時,使用母奶庫捐贈的奶水是目前建議的第2選擇。然而傳染HIV、巨大細胞病毒、庫賈氏症(Creutzfeld-Jakob disease)的風險,還有經巴斯德消毒法後的母乳活性,經濟效益等等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營養

孕婦與哺乳媽媽的營養需求,嬰兒維他命D的補充,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未來方向

  所有衛生專業人員都應該積極地支持哺乳,以增進兒童的健康。提昇健康照顧從業人員的哺乳教育,遵守愛嬰親善十大步驟與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在政策與個人層級上,都須要新的方法來探討如何改善健康上的不平等,思考如何鼓勵哺乳,如何讓哺乳在外出時容易進行,以及找出教導和學習如何哺乳的最有效方法。同時,寶寶出生後的前幾天是很重要的,每一位醫療工作人員應該幫助母親排除妨礙哺乳的心理、社會、文化、醫療行為等阻礙。

◎ 系統性的回顧:專業支持措施與哺乳

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講師 王淑芳 摘要

題目: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fessional support interventions for breastfeeding

原文出處: (2008). J Clin Nurs; 17: 1132-43.

作者:Hannula L, Kaunonen M, Tarkka MT.

摘要:

研究背景

母乳哺育是一種有效促進嬰兒健康的方法。然而在許多國家,母乳哺育的比率仍然較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比率為低。很多研究針對各種推動母乳哺育的措施進行評價;其中一些是成功的,也有一些是沒有效果;因此統整不同母乳哺育支持措施的效能如何是很重要的。

研究目的

1. 了解醫療專業如何在懷孕階段、待產住院及產後階段支持母乳哺育;

2. 檢視不同支持措施的有效性。

研究設計

赫爾辛基的研究小組針對不同型式的母乳哺育支持成效進行系統性的文獻回顧。

研究方法

1. 檢索資料庫包括CINAHL, Medline and Cochrane圖書館等;

2. 搜尋條件:局限在2000年和2006年3月間,旨在探討母乳哺育與母乳哺育支持措施,同時以芬蘭語、瑞典語及英語發表之文獻為主;

3. 分別由兩位研究員針對36篇回獻獨立進行最後的結果分析。

結果

1. 從懷孕期開始,持續到待產以及產後早期階段的介入措施,比僅專注在某個階段的介入更有效;

2. 由接受完整訓練的專業人員所提供包括教育與支持之多方法的套裝介入措施,亦較單一方法的支持措施有效。

結論

1. 在懷孕期間,有效的支持措施是--將母親納入對話主體的互動式活動。 2. 母嬰親善醫院也應秉持相同的精神--實務上動口不動手的指導-僅運用口語上支持和鼓勵,是有效的支持措施; 3. 產後有效的支持活動包括;家訪、電話關懷、以及同儕支持團體。 4. 同時,在臨床實務工作場域中,專業人員也需要得到完整的母乳哺育教育及工作機構的支持,如此才能有效的支持母乳哺育。

換言之…這個系統系文獻回顧再次強調:

1. 推動「母嬰親善醫院」的想法是正確且有效的;如果能將母乳哺育推動措施納入為核心課程,更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2. 鼓勵與引導式的支持能增強母親母乳哺育的自我效能,以及強化個人解決問題與滿足自我需求的能力感。

◎ 延長純母乳哺育的時間對兒童行為與母親適應的影響

慈濟醫院玉里分院 詹文宗醫師 摘要

題目:Effects of Prolonged and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on Child Behavior and Maternal Adjustment: Evidence From a Large, Randomized Trial.

原文出處:PEDIATRICS; 121: e435-e440

作者:Kramer MS, Fombonne E, Igumnov S et al (2008)

內容摘要:

  這是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愛嬰醫院推廣計畫下的研究,隨機抽樣並追蹤六年半13,889位健康、母乳哺餵的白俄羅斯嬰兒,佔原計畫裡17,046位中的85%。研究方法是由父母親與教師完成有關小孩行為的問卷調查(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 ,母親並同時回答她們與伴侶及小孩之間的關係,以及母乳哺餵下一胎嬰兒的相關問題。

  作者發現在介入「愛嬰」方式照護下的嬰兒,前3個月純母乳哺育的比例大幅增加(43.3% vs 6.4%),任何年紀(包括一歲時)的哺乳率都比較高,哺乳期比較長,而且下一胎的哺乳期也比較長。

  介入組與對照組的兒童在父母親或老師各自的行為評估的分數上,兩組差異不大,最後兩者的合併統計指出,4%的孩童有整體障礙 (total difficulties),8%的孩童有同儕問題,兩組比例相近。延長純母乳哺育的時間對於兒童行為問題(情緒、操行、過動、同儕、利社會行為等)的治療上並沒有幫助,對父母親的婚姻問題、母親對伴侶和孩子的滿意度也沒有治療上的助益。

  不過本篇研究有以下限制,包括父母親和老師對孩童行為評估的相關性、缺乏追蹤孩童的臨床精神病理學的正式評估、最初所有收案的兒童的資料、缺乏與配方奶寶寶的比較、日後兒童期和成人期的行為問題探討。

  作者的結論是,推廣母乳,有助延長哺乳期,提高此胎與下一胎的純母乳哺育率。然而並沒有證據顯示延長純母乳哺育的時間,對母親與小孩的行為有害處或有益處,哺乳率的增加和低盛行率的兒童行為問題沒有明顯相關,對改善母親與伴侶、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沒有明顯關聯。

【新聞稿】

97年5月10日幾個女性團體與立法委員舉行記者會,替因故無法哺育母乳的媽媽請命。以下是記者會的新聞:

  立委黃淑英今天表示,政府多年來推廣母乳哺育、營造母嬰親善環境,但卻因政策偏頗,忽略提供母乳哺育外的替代選擇資訊,導致女性哺乳過程充滿壓力及沮喪。

  黃淑英、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等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母嬰親善環境的精神在推廣母乳,同時也應提供使用母乳替代品的資訊,若母親不哺餵母乳,醫護人員應與母親討論適合的餵食方式,包括提供配方奶的資訊。

  不過,蔡宛芬說,台灣的母嬰親善醫院的標準卻是要求百分之百哺餵母乳率,且規定醫院只能給予母乳哺育的資訊,未提供任何替代資訊給無法或不哺餵母乳的母親,這並不符合WHO「尊重母親選擇」的精神。

  黃淑英表示,衛生署推動母嬰親善環境的政策偏頗,非以尊重母親為基礎來發展政策,除了哺餵母乳外,截斷其他替代品資訊,且將配方奶當作藥品管制,只能刊登廣告在專業醫療雜誌,試問有多少女性會去看這些雜誌以得到相關資訊?

  台北市女權會理事長吳宜臻分享親身經驗指出,自己剖腹產後,泌乳量一直不足,希望醫院提供配方奶搭配餵食小孩,但醫院卻告訴她,小孩喝了配方奶後,恐很難再回去喝母奶,讓她不敢嘗試,導致身心俱疲,經常為泌乳量太少而憂慮,甚至常常落淚。

  她表示,許多婦女產後無法充分休息,醫院又強調哺餵母乳、沒有提供其他替代資訊,婦女無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哺餵模式,甚至因為泌乳量不足,而產生內疚感、甚至引發產後憂鬱,呼籲應尊重母親選擇權。

  黃淑英指出,醫院推廣母嬰親善環境,讓母親醫生產完就持續照顧、哺餵嬰兒,但根據調查,四成母親每天睡眠不到六小時,但父親卻經常在此過程中「隱形」,呼籲育嬰過程中,父親也應及早參與,推廣「親嬰同房」,而不只是「母嬰同房」而已。

針對這項的新聞,理事長寫了一封信寄給黃淑英立委與蔡宛芬委員,理事長的回信如下:

黃立委您好:

  看到新聞的報導,感激您一直為我們的婦女發聲,爭取權益。也再次提醒我們所有接觸婦女兒童以及家庭的醫療專業人員應該注意,不同的媽媽有不同的需求,如何提供完整的資訊以及協助是我們都需要再努力的部分。

  就如同黃立委所提到的,育兒絕對不只是女人的事,這幾年我們也不斷地鼓吹親子同室的概念,今年醫策會也已經決議將母嬰同室改為親子同室了。不過,不能只是改名稱而已,而是真正的要能夠讓家人與父親一起參與寶寶的照顧,讓媽媽除了餵奶之外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這些仍需要更多的教育,包括產前以及一般民眾的教育,讓男人更積極主動的參與育兒的活動,也要教導其他家人如何協助照顧產婦以及嬰兒。否則可能很多人還是留在嬰兒生下來給專業人員照顧就好的觀念,不知道新生兒除了要吃飽之外,還需要家人陪伴溫暖安全的感覺,促進身心完整的發展。而對婦女的親善生產過程更是不可或缺,唯有讓女人可以在一個自在、受支持有自主權的環境下待產與生產,女人才能更有自信面對自己的身體以及相信自己擔任母職的能力。

  目前政府的大政策的方向不錯,但不夠完整,而且執行的過程粗糙,就有可能造成反效果。新聞中所說的"台灣的母嬰親善醫院的標準卻是要求百分之百哺餵母乳率,且規定醫院只能給予母乳哺育的資訊。"這一點明顯的並非認證的標準。國際愛嬰醫院的要求是哺乳率達75%的醫院才能參與認證,國內並無這樣的要求,但是會根據當年所有參與醫院的哺乳率做一個標準,再依照結果給分。(詳細的計分方式可能還是要問醫策會。)不過的確是難免有些人會只追求數字,不了解所謂母嬰親善醫院的真意,沒有照顧到女人在生產後生心理的需求,而只是逼迫女人哺乳。

  國際愛嬰醫院以及國內的母嬰親善醫院標準中規定是:不要常規的給所有孕產婦有關嬰兒配方奶的衛教,但是對於有個別需求者應該給予個別的指導,但是要注意不要造成不必要的使用。(也就是有特殊需求者給予個別衛教,而不是採取團體衛教,讓不需要的母親以為配方奶是必須或者是較好的。)至於不應該在雜誌上的廣告,這本來就是世界衛生組織於1981年通過的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的規範,母乳代用品不應該直接和公眾有任何的接觸,所以包括現在很多配方奶公司辦理的產前爸媽教室,在國際會議中提及都被認為是匪夷所思的做法,完全不合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的規範。.

  那麼有需要的民眾應該如何獲得正確的資訊呢?這一部分的確是政府以及醫療專業人員應該加強的部分。政府衛生署並沒有完整的嬰幼兒餵養策略,比較清楚的的確只有母乳哺育的部分。對於嬰兒餵食的資訊根據銷售守則的規範應該是政府的責任,但是這一部分政府並未提供。如果直接由配方奶公司提供,其中的資料多有廣告之嫌,而不是真正提供完整正確的資訊。例如這幾年很風行的嬰兒羊奶粉,實際上並無避免過敏或氣喘的科學根據,但是卻以此噱頭賣得又貴又受歡迎。醫療專業人員是否有時間以及充分正確的資料可以詳細的和有需要的家庭做解釋,還是就依賴配方奶公司提供的廣告介紹、衛教資料以及便條紙開處方呢?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再加油的部分。

  理論上,經過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通過檢驗的嬰幼兒配方食品應該都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但是販售時沒有規範,每家廠商號稱其特殊效果讓父母無所適從。銷售應該接受規範,銷售守則不禁止使用或販賣母乳代用品,但是這個守則禁止不正當的商業性廣告,造成民眾的誤解,以為配方奶比較好,而對哺乳的媽媽造成很多壓力,要求她們不必要的提早停止哺乳。這個守則還要求配方奶公司有義務責任確保其產品的安全性,同時在標籤上提供讓一般民眾看得懂的正確使用說明。政府相關單位應該提供這方面的衛教資料,並且確保市面上的嬰幼兒配方奶的安全可靠性。

  政府單位絶對不能只靠國民健康局婦幼組一個組長、一個科長加上一個承辦人員來處理整個攸關婦女懷孕生產、產後生心理健康以及嬰幼兒健康的重要議題。政府對於嬰幼兒餵養的整體政策是什麼?需要哪些單位一起來協調計畫,才能真正提供育兒家庭完整的協助支持呢?在美國這個議題參與的單位至少包括婦女健康部門、疾病預防及促進部門、疾病管制局、食品安全及藥物管理局、兒童健康及發展國家機構、母職保護相關單位、民眾教育媒體宣傳單位以及各個專業學會等。

  而專業人員的教育是否又足夠完整呢?還是我們也只依賴嬰幼兒配方奶公司提供給我們的片面資訊而已嗎?對於一個已經開始在工作的專業人員而言,要花時間以及精力去學習嬰幼兒餵食(包括母乳哺育和配方奶餵食) 的確是不太容易,是否可能在養成教育中就放進去呢?

  母嬰親善醫院的推行,所有的參與者都有責任提供完整的協助,幫助母親及家人做出最好的選擇,並且完成她們的選擇。這樣的過程需要足夠的人力以及時間,而以目前健保所提供的給付,護理人員往往是第一線被犧牲的,也就是她們的人力常常緊縮,每個人勞心勞力,過時加班,而我們卻要求她們要照顧到所有家人、母親以及嬰兒的需求。她們也需要支持與協助!

  感謝立委丟出這樣的議題,我代表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期待我們可以一起努力,讓台灣的婦女、嬰幼兒以及家庭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顧以及協助。我們覺得有幾個部分是非常需要您的協助,一起來要求政府以及社會大眾。

1.政府應該制定完整的嬰幼兒餵養策略,包括母乳哺育、副食品添加、必要時母乳代用品的使用等,政府及社會各部門應該如何協助支持,如何提供民眾需要的正確資訊等等。

2.落實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的執行(在國外已有多的國家立法),確認市面上所有產品的安全可用性,避免不實的廣告誤導民眾錯誤使用。由政府單位製作或監督製作醫療專業人員可以提供給民眾使用的正確教育資料。(請參考附件)

3.加強醫療專業人員(醫護藥學營養等等)的養成教育中完整的資訊。

4.認知護理人員的專業性以及在醫療照護團隊中的必要性,提供足夠的人力資源。

〈附件〉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的六大信條

1.兒童有權利獲得照顧者能力可提供的最高標準之健康,所有的婦女有權利得到適當的營養,並且在得到充分資訊及支持下,有權利決定如何餵食自己的孩童。

2.母乳哺育是提供嬰兒健康,生長及發育的獨特餵食方式,也是婦女生育過程中的一部分,對於婦女的健康也有正面重要的影響。

3.不論年紀、胎次、種族、乳房大小、社經地位或營養狀況等,幾乎所有婦女在生產後都有能力可以泌乳,並且以自己的奶水完全滿足嬰兒頭六個月的營養需求。

4.雖然母乳哺育是最自然的,但也是需要學習的一個過程;婦女需要有正確的資訊,家庭、社區、職場、醫療系統及國家政策等,都應該提供婦女支持及協助,哺乳婦女需要有技巧的實際協助,以建立信心、改善餵食技巧,而得以避免或解決哺乳的相關問題。

5.職業婦女應該有有薪的產假,哺集乳的空間及時間,以能持續哺乳。

6.婦女、配偶及其他嬰兒照顧者應該在不受商業利益影響之下,獲得有關嬰兒餵食客觀的、一致且完整的資訊及協助。

我們對於醫療工作人員的建議

1.在沒有母乳哺育禁忌的狀況下,建議嬰兒哺育母乳,提供完整正確的資訊及協助,以確定父母是在完全了解的情況下做的嬰兒餵食選擇. 。

2.支持並協助所有產科機構完整地執行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建議的“保護、支持及鼓勵母乳哺育的十大措施“,並協助國內現行的母嬰親善醫院措施朝向世界標準修正。

3.採取有實証醫學根據的醫療措施,提供婦女懷孕生產過程中適當的支持及協助,以利其產後的即刻肌膚接觸及盡早哺乳。

4.教導父母及其他照顧者如何讓嬰兒得到母親所製造的奶水,如何判別嬰兒是否有吃飽,及何時應該尋求進一步諮詢及協助。

5.教導父母及其他照顧者在嬰兒六個月之後提供適時、安全及營養的其他食物。

6.對無法哺乳的婦女及嬰兒,提供個別且正確的替代餵食教育。

7.持續更新個人有關嬰幼兒營養餵食及母乳哺育的知識及協助技巧。

8.支持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及其相關條款的執行。

9.支持立法保護婦女哺乳的權利。

10.鼓勵雇主提供適當的設備及時間給哺乳及集奶的員工。

11.鼓勵托兒所或褓母支持母乳哺育及使用母親提供的奶水。

12.協助社區將母乳哺育視為嬰幼兒餵食的常模.。

黃淑英立委收到信件後,也做出回應,她的回信是:

陳理事長,您好!

非常感謝您提供的寶貴意見

針對母嬰親善環境,亦或母乳哺育政策我們辦公室一向秉持著三項原則在推動政策及監督政府,包括看見女性的需求、尊重婦女的選擇,提供嬰幼兒適當的照護以及育嬰過程應積極納入父親角色

在餵養嬰兒的過程中母親選擇如何哺餵嬰兒、何時哺餵嬰兒等屬於非常私密的決定,因此我們認為政府的角色在於從旁提供適切的協助與充分的資訊,而非制定一套餵養策略教導母親完全順從之。此外,有關嬰幼兒配方食品及母乳代用品的銷售規範與守則,我們也持續有在關心與瞭解。

若您有進一步的建議與想法,都歡迎隨時與我們討論與合作


Copyright 2024, BabyHome  |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