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錚』天下 會員登入

 

 
位置--> 筆記本~育兒寶庫~ ~寶寶護理~

★媽咪、拔拔們覺得不錯滴筆記,皆可打包回家!!不過,可別忘了說一下唷!!

 類風濕性關節炎 小朋友也會得2006-02-20 Page:1/1

<資料來源:95/02/20自由電子報-健康醫療> 文/黃璟隆

幼兒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內科治療為主,適當治療可減少關節發炎及破壞,但因為小朋友比較不會表達疼痛,家長須多加注意,才能及早發現。

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兒童常見的結締組織疾病,患者年齡必須在十六歲以下且出現關節紅腫熱痛及活動受限等症狀,疼痛時間持續六個星期以上,且需排除如創傷性、感染性及惡性疾病所引起的關節疼痛。

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原因不明,一般認為是感染或遺傳因素導致免疫功能異常,造成關節滑膜發炎,並逐漸侵犯關節軟骨及韌帶,甚至破壞內臟的器官,發病初期通常不明顯,很容易被忽略;加上年幼的孩童不像大人會抱怨關節疼痛,因此在診斷上較確實困難。

以下根據患兒全身表現和關節受累多少、內臟損害區分為三種常見的幼兒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少關節型(少於或等於四個關節):約佔四十%的患者,其中又分為兩種類型,第一型多發生於女孩,好發於膝、踝或肘等四個以下的大關節,常為非對稱性;第二型好發於八歲以後的男孩,家長應提高警覺引發僵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

●多關節型(大於或等於五個關節):約佔三十%至四十%的患者,其特點是慢性對稱性、多發性關節炎,受傷的關節達五個或以上,發病者多是青春期的女孩,常有關節腫脹、觸痛和活動受限。

●全身型:約佔二十%,病童高燒至少兩個星期,有關節炎症狀外,常合併其他全身症狀,如皮疹、肝脾腫大及淋巴結腫大等,很容易被誤診為其他感染性的疾病。

提供家長一個分辨幼兒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方式,年齡較小的患兒先有持續性的不規則發熱,全身型症狀較明顯;七歲以上的孩童以關節症狀為主,全身型症狀則較輕。

另外,家長應多加注意兒童日常生活裡穿衣、步行、上下樓等動作的細微變化,若孩童確定患有關節炎,最好避免任何會引起疼痛的動作或活動;另外,家長除了要觀察孩童在肢體動作的細微變化外,還要注意是否有伴隨發燒、皮疹、食慾差或體重減輕情況,這些都能提供醫師寶貴的診斷線索。

家中如有罹患幼兒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孩童,家長無須過度擔心,治療上仍以內科治療為主,輔以外科及復健治療。多採用「倒金字塔型」的治療模式,在疾病初期採取合併使用修改病程抗風濕病藥物(DMARDs)以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對於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人或孩童的關節發炎及破壞情形,都能有大幅度的改善,而且病患的生活品質也大大提升。

另外,衛生署近幾年核准的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也已經用在治療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兒,對於較嚴重且對免疫調節劑藥效反應不佳的患兒更是有改善效果,無明顯副作用,不過任何一種治療都要經過專科醫師的仔細評估、定期檢查,以避免副作用的發生。

基本上,治療孩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並非藥物用得越多越好,合理的使用藥物才是上策。家長也需要與醫師密切配合讓患兒接受治療以免錯過良機,造成孩童永久的關節變形。

(本文作者為長庚兒童醫院內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