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錚』天下 會員登入

 

 
位置--> 筆記本~育兒寶庫~ ~寶寶護理~

★媽咪、拔拔們覺得不錯滴筆記,皆可打包回家!!不過,可別忘了說一下唷!!

 培育健康寶寶─ 呼吸不感染2004-10-25 Page:1/1

忠孝醫院小兒科主任 林應然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呼吸道是人體與外界接觸的一大門戶,人類藉呼吸道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以維持生命,然而許多病原體卻藉此管道侵犯人體,使人們生病,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更像是一個不設防的城市一般,時時受到呼吸道病原體的感染。

>呼吸道產生的疾病
隨著醫學的快速進步及生活環境逐漸改善,過去許多常導致嬰兒夭折的重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如麻疹、白喉、百日咳等已不再多見。但對於其他病毒性,如一般感冒及流行性感冒、過敏性(如氣喘及過敏性鼻炎)呼吸道疾病而言,目前醫學仍然只有治標不治本的治療方法。因此很多父母親仍然不時憂心忡忡,擔心孩子的健康狀況。在這個一切重視品質的時代裡,如何讓自己的小孩不要輸在起跑點上,甚至不要在起跑後,不久就因跌倒而影響以後的進程,是很多父母親非常關心的重要課題。

>喝母奶減少呼吸道感染
母親經胎盤給予新生兒之抗體,可提供四至六個月的保護作用,加上幼兒較少與外界接觸,因此呼吸道感染較少,四至六個月之後,上述兩項因素消失,呼吸道感染逐漸增加,至一歲左右時達到高峰。另外小孩開始上幼稚園或小學後,由於接觸的機會突然增加許多,也會出現另外兩個高峰。雖然新生兒之抗體可提供一些保護作用,但並不能完全免疫。

嬰兒出生後應儘可能吃母奶,母奶中含有可以殺菌的免疫抗體及細胞,可以殺死病原體,使嬰兒較不易得病。母奶中的成份包括蛋白質、脂肪及醣類,完全出自人體,其成份組成最適合嬰兒,不但容易消化吸收,也幾乎無過敏的困擾。醫學臨床報告指出,吃母奶的嬰兒發生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機會,比吃牛奶的嬰兒少,長大後也比較聰明。雖然吃母奶的嬰兒有時會使新生兒黃疸較慢消退,但不致於引起大腦核黃疸,也不會影響嬰兒的神經發展。再說吃母奶的舉動,有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母子間的感情較好。

>按時接受預防注射
許多小兒科醫師們都有共同的感受,由於預防注射的普及推展,過去許多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已不多見。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天花,幾十年前尚且廣泛注射牛痘疫苗以預防天花,如今天花幾乎已自地球上消失,因此目前也不再種牛痘了。

再如白喉、破傷風、百日咳、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及小兒麻痺,也被兒科醫師們列為稀有疾病,許多年輕的醫師甚至未曾見過。目前國內所進行的免費預防注射有卡介苗(預防結核病)、B型肝炎疫苗(共打三劑);白喉、破傷風、百日咳疫苗(共打四劑);小兒麻痺口服疫苗(共打四劑);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疫苗、日本腦炎疫苗,另外也可自費接種A型肝炎疫苗(應打三劑);水痘疫苗(應打一劑);流行性感冒疫苗、及流行性感冒嗜血性桿菌疫苗(依施打之年齡而異)。上小學後又再各打一劑白喉、破傷風及日本腦炎疫苗。預防重於治療,預防注射不但可以避免疾病的發生,也連帶免去得病後的痛苦及併發症。

>良好環境減少過敏原
過敏性呼吸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支氣管性氣喘,它們是所有兒童慢性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在台灣其盛行率各約有33%及10%。有這些疾病的小孩常會反覆產生咳嗽、流鼻涕、鼻塞、打噴嚏等症狀,在臺灣各大醫院的門診看病人數中,佔有最大多數的比率。

根據臺灣的過敏原皮膚及血液測試統計資料顯示,幼童的過敏性鼻炎及氣喘與塵蹣最有關連,約百分之九十的病人對「塵蹣」有過敏性反應呈現,因此若能使兒童常居住的家裡保持潔淨,如每隔一星期換洗一次床單、被單及枕頭套,或使用防蹣封套覆蓋,再以吸塵器在封套表面一星期吸一次,以取代反覆水洗。少用地毯、毛毯及厚重窗簾等易沾染灰塵的設施,多用吸塵器及濕抹布清洗家裡,使用除濕機及空氣濾淨器維持空氣清新,定期(一星期一次)清洗冷氣通風過濾網等措施,可以大量減少塵蹣過敏原對呼吸道的危害。

>避免進入空氣污染區
目前已有證據顯示,空氣污染、吸二手煙與呼吸道疾病之盛行率有相當大的關連。呼吸道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氣管炎、中耳炎、鼻竇炎、肺炎,發生率會隨空氣污染嚴重度和吸菸人口之多寡而上下變化。曾有研究顯示,在吸菸環境下生長的嬰幼兒,比不吸菸環境下生長的嬰幼兒,較容易發生上述疾病。通常父母親吸菸愈多,對嬰幼兒之危害也愈大;父母親吸菸愈久,對嬰幼兒之危害也愈深遠,尤以母親吸菸為甚。孩童的肺功能會隨吸入二手菸的多寡而變壞多少,父母親吸菸愈多者,孩童的肺功能也愈差,兩者之關係幾乎是成正比直線,這些現象也同樣出現於動物實驗中。

除屋內不可有人抽菸,也儘量少用蚊香、油漆、樟腦丸及香水等有刺激氣味物質。廚房宜使用抽油煙機,可以減少油煙散漫,因為二手菸及刺激性煙霧很容易刺激呼吸道,增加呼吸道的敏感度,也增加感染的機會。

>良好衛生習慣和營養
疾病傳入人體通常經由人體與外界環境接觸的管道,其中又以消化道的口腔及呼吸道的口鼻部(飛沫感染)最為常見。因此避免親密接觸已被感染的病人,及避免出入人群擁擠、通風不良的場所等,皆有助於減少被傳染的機會。臨床上常見許多嬰幼兒得到呼吸道感染,其傳染來源往往是家中較大的兄姐和父母,因此家庭成員中如果有其他人得到呼吸道感染時,千萬不要去親吻或擁抱嬰幼兒,更不可對嬰幼兒咳嗽,照顧者若有呼吸道感染時,則應戴口罩並常洗手。另外讓嬰兒維持適當的營養,給予適當的休息,保持適度的運動,擁有充份的睡眠,及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讓身體的免疫功能保持在最佳狀態,使人體抵抗病菌的能力增加,也較不易得病。

>呼吸疾病看醫師原則
許多呼吸道疾病如一般感冒不經藥物治療也會自行逐漸痊愈,但也有許多嚴重的疾病在剛開始發病時,最初只以一般呼吸道之症狀表現,隨後再發生嚴重的症狀或併發症,如腦炎、風濕性心臟病、氣喘等。因此在有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出現時,最好不要自行醫療,應該找醫師診治,以免延誤治療時機,造成終生遺憾。一位有經驗、學識豐富、了解小孩體質的小兒科醫師,可以迅速診斷出小孩的呼吸道疾病,並給予正確有效的治療,縮減小孩生病的期間,可能導致的併發症。

呼吸道疾病之後果與微生物之毒性、室內外環境好壞、個人抵抗能力,及醫療藥物技術之使用四者有密切關聯,這四個因素共同決定疾病之預後。微生物之毒性操之在天;室內外環境好壞與人為因素最有關;個人之抵抗能力一部份操之在天,一部份操之在人;而醫療藥物技術則操之在人。父母親是孩童生活上最親密的朋友與看護人,而醫師與醫療設備又無法隨侍在側,因此擁有充足醫學常識的父母親,往往比較能給與子女一個健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