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錚』天下 會員登入

 

 
位置--> 筆記本☆媽媽寶庫★ ☆生產先修班★ ☆孕前★

 隔多久生比較好?理想的懷孕間隔2006-03-20 Page:1/1

文╱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賴宗炫

第一千金又傳喜訊!在少子化的風潮下,「增產報國」的表現令人肯定;然而在四年內懷三胎的密集生育間隔,婦產科醫師在此有一些建議。

近年來,由於經濟發展遲緩、教育成本提高、生活消費高漲,國內育齡婦女普遍抱持晚婚、減少生育胎數,甚至不生育的觀念,使得全國生育率持續向下探底。根據衛生署統計,2005年出生嬰兒總數大約只有20萬左右。

在國內少子化風潮流行之際,據報載總統女兒陳幸妤又傳喜訊,在4年之內又懷了第三胎,引發外界廣泛討論。姑且不論第一千金的生育間隔是否太密集、對母親及胎兒是否會有不良影響,在少子化風潮影響臺灣人口及國力之際,第一千金陳幸妤小姐以身作則「增產報國」的表現,筆者身為婦產科醫師之一員給予高度肯定。然而要在此建議的是,生育間隔的拿捏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在有關生育健康及家庭計劃的文獻中,常會提到危險生育(risky births)有四多(four too's):太年輕生育(too young)、太老生育(too old)、生育太多(too many)、生育間隔太密集(too close together)。許多研究顯示,生育間隔太密集會對母親及嬰兒的健康有不良的影響;此外,對家庭生活負擔及未來教養問題衝擊很大,不可不仔細評估。生育間隔的控制可以說是整個生育健康及家庭計劃的核心。

適當的生產間隔是多久?

根據美國最佳生育間隔行動聯盟OBSI(Optimal Birth Spacing Initiative)多年前所做的研究顯示,最佳生育間隔是2年。然而決定最佳生育間隔需要考量的因素不只是孕婦及胎兒的身體健康而已,還涉及到整個國家社會人口政策的走向,頗為複雜。

每一個國家有各自的人口問題,因此最佳生育間隔的擬定也就需要因地制宜了。像台灣過去二、三十年前的家庭計畫口號是「三三二一」,指的是結婚三年生第一胎,再三年生第二胎,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不嫌少。然而面對當今少子化風潮使台灣人口負成長提早到來,已逐漸影響台灣經濟成長及國力之維持,政府家計單位的家庭計畫口號已不再強調「三三二一」,而是喊出「三個不嫌多」的口號來鼓勵生育。雖然如此,目前政府對於最佳生育間隔並無清楚之強調。

以產科觀點單純從生理層面考量,兩胎間隔(前一胎生產到下一胎懷孕之間)以18~24個月為宜,不過,這並不是絕對的標準答案,還要考慮母親年齡、產後身心復原狀況、哺育母乳情形,以及家庭經濟狀況來做修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懷孕間隔過度密集,例如產後一年內又再度懷孕,骨盆肌肉及子宮頸的強度都未完全恢復,容易增加早產、低體重兒、骨盆鬆弛及骨質疏鬆等後遺症的風險。

兩胎間隔太近會有什麼問題?

懷孕及生產時的母體處於戰鬥狀態,懷孕時體重增加幅度超過20%,荷爾蒙分泌也有顯變化,尤其骨盆腔的結構會被懷胎的子宮撐大,所以生產後一年內,骨盆肌肉都會相當鬆弛。如果懷孕間隔太過密集,婦女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骨盆容易發生永久性鬆弛:日後恐引發尿失禁、子宮下垂等疾病,體態也容易走樣。
*骨質疏鬆:懷孕時胎兒會吸收母體營養來成長,母體損失的營養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補回來,特別是鈣質的流失。俗語說:「生一個小孩,掉一顆牙」,就是指鈣離子的流失在懷孕期特別嚴重。如果懷孕間隔太過密集,身體的鈣質來不及補回來,容易引起日後母親骨質疏鬆的風險。
*對胎兒也不好:國外研究指出,前一胎生產到下一胎懷孕之間若相隔不到半年,相較於一般胎兒,則下一胎發生早產、低體重兒(少於2500公克)的機率增加四成;若間隔在一年內,則寶寶早產、低體重的風險也會增加一成左右。

兩胎間隔的長短應視年紀而定
剖腹產後多久再懷孕比較安全?

結語

第一千金意外懷第三胎,引發大眾對她生育間隔過密的討論,然而筆者認為不必太過苛責,因為陳幸妤前兩胎都哺餵母乳,醫界公認這是天然的避孕法,效果九成以上,但陳幸妤卻很快再度懷孕,可見這是意外懷孕而非刻意。這也顯示哺乳期間未必就不會受孕,只要有月經出現,就表示卵巢可能已經開始排卵了,性生活就要採取避孕措施。至於最佳生育間隔並無絕對標準,因個人家庭計畫及各國家人口政策不同而異。但以產科觀點來看,至少一年半至兩年是必要的。

(詳文請見2006.3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