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您心 寰寰相扣 會員登入

 

 
位置--> 筆記本嬰幼兒照顧

 小兒玫瑰疹2005-07-12 Page:1/1

小兒玫瑰疹在臨床上不易診斷,而突如其來的高燒,最令父母傷神;部分病童會出現丘疹性皮疹,一般而言,其預後良好;但須注意的是持續高燒可能帶來的抽搐。
  小兒玫瑰疹又名猝發疹,是兩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的發疹性熱。突如其來的高燒會讓疼愛幼兒的父母嚇一大跳、手足無指。所以雖然基本上玫瑰疹屬於預後良好、少有併發症的疾病,還是值得我們深入了解,並辨別其他發疹性熱。

 

1.持續高燒驚心動魄
  玫瑰疹的臨床表現,典型的病程是突發的高燒,肛溫甚       續約三至至五天。通常在持續高燒消退之後,開始出現皮疹。皮疹出現的部位以軀幹及頸部為主,但隨後可能逐漸往臉部,以及四肢近軀幹擴散。皮疹的型態基本上是散在性(亦即不融合成大片),大小大約三至五公厘的粉紅色或淡紅色(玫瑰紅)的斑塊,表面無落屑現象。

  部分病童可能出現突起的丘疹性皮疹,周圍有明顯的白       約二十四小時左右,但也可能只出現短短的幾個小時,而通常不超過兩天。皮疹消褪後,不會有脫皮或色素沈澱的情況發生,這代表皮膚發炎的程度極為輕微。

 

2.症狀模稜兩可,判斷不易
  玫瑰疹臨床表現上最特別的,在於除了突忽而來、突忽而去的高燒,以及緊接燒退而來的皮疹以外,一般而言,病童的健康狀況良好,沒有其他特別的症狀出現。多數病童即使在高燒的期間(但有些躁動),精神仍然很好,而且食慾多仍維持正常,這一點在小兒玫瑰疹的臨床診斷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小兒科Nelson的教科書上有一段話:「玫瑰疹最大的特徵,在於理學檢查上缺乏足夠的症狀,可解釋這突如其來的高燒」。這段話相當傳神的描述了玫瑰疹的症狀。
  不過,如果仔細的觀察,部分的病人仍會出現一些伴隨的徵候,可以幫助醫師做正確的診斷。通常患者的咽部會有輕微的充血發紅的現象,並伴隨流鼻水等分泌物增加的情況。少部分人可在軟顎上發現有    被發現到有眼皮浮腫的情況。

 

3.常伴隨無由的抽搐
  除此之外,病童可能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的情形,不過不如在德國麻疹時的厲害,部位則以枕骨後方或下方的淋巴結為主,此部位出現的淋巴結腫大,對於臨床上鑑別高燒是否由肺炎雙球菌之菌血症所引起,還是單純的玫瑰疹,有重大的幫助。其餘少見的微候則在高燒時可能會有抽搐的情形發生,發生的原因究竟是因為突然的體溫異常升高,或為疾病本身引起的腦炎性變化,目前仍未有定論。

  至於一般血液常規檢驗,在發燒後二十四至三十六小時之內,通常有白血球數量顯著增加的情況,可達到每立方毫米一萬六仟到兩萬左右(正常值約六仟至一萬;伍六歲以下孩童,白血球數量通常高於成人),然而在第二天以後,白血球數量就反而變為低下,約在三仟至伍仟左右,並有相對性淋巴球增加及嗜中性白血球下降的現象。除此之外,腦脊髓液的檢查,一般並無異常發現。

 

4.一九八六年找到致病原因
  小兒玫瑰疹的致病因子到底是什麼?自從一九一八年Zahorsky首次提出本疾報告之後,經過超過七十年的漫長歲月,一直到一九八六年才由Salhuddin等人在受HIV病毒(即引起AIDS之病毒),感染的病人身上的B型淋巴球裡,成功的分離了「人類庖疹病毒第六型」(Human Herpesvirus-6),而確定此病毒,即為小兒玫瑰疹的致病原。

  其後的研究也相繼揭開關於玫瑰疹流行病學上的一些謎
病的有趣的素材。根據最新研究發現,在玫瑰疹的高燒期,本病毒會大量存在病患的血液中,其後不久,患者體內即產生對此病毒之特異抗體,並形成終身免疫。然而其病毒可能持續存活在唾液之中,形成可能的傳染模式之一。

 

5.胎兒藉母體獲得抗體
  而根據另一項研究顥示,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嬰幼兒,在一歲以前即已受到本病毒的感染,不過在臨床上出現熱出疹的狀況,只佔受感染者的三

人在受感染但並未發展至「玫瑰疹」的情況下,事實上已有抵抗力了。因為抗體可以經由胎盤由母親傳給胎兒,這也解釋為什麼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很少出玫瑰疹,因為來自母體的抗體,存留在嬰兒體內也約六個月的時間。

  從對此病毒的研究也發現,極少數在嬰幼兒期未曾感染的「漏網之魚」,有可能在成人發病,其表現可能如幼兒般發熱發疹,但淋巴結腫大則可能持續三個月以上(相對嬰幼兒則在發疹後很快的消失),或者發生急性但預後良好的肝炎。

 

6.控制高燒避免傷害中樞神經
  接下來談談父母最關心的治療。原則上以症狀的治療為主,也就是高燒的控制非常重要。目前並無已知的方法可以縮短病程,惟須注意的是,如果在高燒的同時併有抽搐發生的話,可能需要施以鎮定劑治療;另一方面也可以預防再次抽搐的發生,避免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這點相當重要,因為我們之前說過;一般而言,小兒玫瑰疹的預後,極為良好,但極少數有神經系統後遺症的症童,多數是因為極度的高燒以及持續的抽搐所導致的。

 

7.鑑別診斷.影響深遠
  最後我們來看看如何確定及鑑別玫瑰疹等問題。嚴格來說,玫瑰疹的確定診斷須從血液中抗體濃度的改變或是病毒本身從血液分離來達成。但一般在臨床上,多數診斷過程、在於消除一些更嚴重的、相似的發熱性或發熱發疹性疾病來完成。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二:一是大多數醫院(國外亦然)並無測定抗體及病毒的設備,二是在時效上,排除其它更嚴重、後遺症多且須立即處理的疾病,在爭取時效上及病患福祉,具有更正面的意義。

  一般而言,對一個突然高燒的病童,我們須列入鑑別診斷的有麻疹、德國麻疹、登革熱、急性中耳炎、急性腎孟炎或所謂尿路感染、肺炎、腦膜炎、以及肺炎雙球菌菌血症等,具中前二者若未完成預防注射,通常其全身性症狀較為厲害,而且發疹與發燒常同時存在;中耳炎可由耳膜檢查來得知,而尿路感染則須由尿液的檢查,以及細菌培養來確定;肺炎和腦膜炎則另有不同的臨床表現。至於最後一項,由於病童除高燒外,精神狀況亦極為良,所以須特別注意,前文提過枕骨後方或下方淋巴結腫大是重要的區別重點,而適時的血液培養是確定診斷最重要的方法。

  也有病童在發燒後,服用盤尼西林類藥物,可能引起藥物過敏、而有發疹的情況,此時的鑑別就更相當不容易了。因此,在您看完本篇文章後,相信您對玫瑰疹已有相當的了解,不過筆者建議,當您的寶寶發高燒時,還是請教合格的醫師,切勿自下診斷而延誤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