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您心 寰寰相扣 會員登入

 

 
位置--> 筆記本嬰幼兒照顧 幼兒照顧與學習

 Smart Baby 啟蒙教育2005-06-03 Page:1/1

Smart Baby 啟蒙教育
現代幼兒怎麼教─認知教養法
採訪/林潔欣
諮詢/資深教育專家 黃漢坤老師
資深教育專家黃漢坤老師表示,認知教養法的原理就是,人的想法與習慣模式會影響人的行為,舉個例子來說:小明是獨生子,他從來都是獨自擁有每一樣玩具,但當他置身於團體生活中時,就認為玩具都是他的,別人不能搶。這就是由於小明的日常生活習慣與想法,導致他霸道、不講理的行為發展。
認知教養法通常較適用於有敵意傾向,或行為偏差的孩子,我們要藉機會改善與增強他們遇到問題的反應,改變原本儲存在大腦中的軟體,使他們以後到社會上不至於會適應不良。
家長要如何做呢?

大多數的孩子到了二歲以上多半有認知能力了,既然我們知道他們的行為產生是有因果關係的,我們就藉由改變他們的認知來解決問題。

黃漢坤老師提到,國外有一套「ICPS(人際認知問題解決方案)」,這個方法即是透過語言方式將觀念輸到孩子的大腦中,以下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

※ before、after─
讓孩子察覺前因後果的能力,可以幫助其解決問題,為什麼我們時常會發現,孩子會大過不犯但小過不斷,就是因為沒有搞清楚事情的嚴重性,例如父母可以說:「你玩玩具之前要先吃完飯。」或者「你玩好玩具之後要收好。」讓他們知道之前與之後的差別,而不是一邊吃一邊玩,或者玩好玩具就丟一地,通常父母都會用打罵的方式教導,但其實孩子對於語言的敏感度也很高,你時常講同樣一句話,久了你就可以問他:「在玩玩具之前要做什麼?」他自然就會知道要先吃飯了。

※ now、latter─
讓孩子知道現在與晚一點的分別,可以幫助其提高挫折容忍度,例如父母可以說:「聖誕節到了,媽咪有送你禮物喔!你要現在拿還是晚一點拿?」,他自然會回答你,也會知道兩者的差別性。再舉例來說,爸媽問:「你現在要喝水,晚一點才能喝紅豆湯。」或「你現在要吃飯,晚一點才去逛街。」這些語言的釐清都可以幫助孩子說話有重點,且有邏輯性,才不會時常不講理或者常頂嘴。

※ and、or─
這是幫助孩子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較適用於注意力時常不集中,或者常出錯誤的孩子身上。例如我們可以跟孩子說:「牛奶打翻時,我們可以自己拿拖把來拖地,或者叫媽咪幫忙。」這是一個選擇性的問題,另外我們可以說:「當你坐在爸爸車子裡的時候要坐好,並且繫好安全帶。」這樣孩子就可以了解兩件事情的連結性。

※ some、all─
我們要讓孩子了解只有「一些」是你的,和「所有」是你的的分別,所以我們可以問他說:「老虎、獅子、小鳥、兔子,有哪些動物是四隻腳的?」當他回答無誤的時候,就是他們真的知道這兩種的差別了,下次出去,他一直搶別人東西時,你就可以跟他說:「這裡只有這些東西是你的喔!其他那些是別的小朋友的。」他就會明白其中的差別了。

※ if、then─
「假如發生怎樣的情況,那麼我們就不能如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邏輯概念,孩子時常會因為預想中的事情沒有達到而吵鬧不休,所以我們就應該要事前告訴他們正確的概念,例如:「我們今天要出去玩,但是如果下雨了,那麼我們就不能去了。」這樣才不會到時真的下雨時,孩子也搞不清楚為何取消。另外還可以幫助其做事情井然有序,例如告訴他們:「假如你把衛生紙丟到馬桶裡,那麼馬桶就會堵塞住。」讓他們思考其中的關係。

說了以上這麼多種語言方式,黃漢坤老師特別提醒家長,這些語言不是只有說一兩次孩子就會懂得,需要不厭其煩的一說再說,說幾十次甚至是幾百次,融合在日常生活當中,他們才會不斷地輸入大腦中,成為他們思考的模式,讓孩子成為講理又有高適應力的人。

孩子依舊犯錯 家長應有的態度

如果我們已經時常在提醒孩子生活當中應該有的態度了,但孩子還是不聽的時候,家長該怎麼辦呢?黃漢坤老師告訴大家,如果你遇到孩子又不收玩具或者吃飯吃的亂七八糟等情況時,我們可以試試以下幾個步驟:
1. 看來你得自己解決囉!先將問題做個歸屬,讓這個問題還給孩子自己解決。
2. 我知道你有這個能力解決!再對孩子產生信任,孩子才會也信任自己做得到。
3. 所有問題都有方法解決的!讓孩子放心一點,使其覺得這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4. 你需要媽咪幫你什麼嗎?如果孩子說全部的話,家長就得再從第一步開始問起:「看來你要自己解決囉!」,如果孩子說出需要哪些幫忙,家長就要應該伸出援手,不要讓他們覺得是自己在孤軍奮鬥。
5. 媽咪只能幫你這個!如果孩子實在說不出來,或者真的不會,那家長就可以幫他們做一點點,但是千萬不要做太多,前面的努力就會白費了。
6. 我希望你可以幫我解決這個問題!或者家長可以將責任歸到自己身上,但是邀請孩子一起幫忙,他們會覺得自己很重要,也很樂意一起做。

黃漢坤老師說,其實家長時常就是最不講理的那個人,所以自己遇到問題時,也必須很有邏輯性,而不是遇到事情先歸屬責任問題,必須要找到解決的方法才是重要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發展出自己一套適應群體的策略。這個方式經過實驗,許多國外的幼兒都做得到,相信台灣的小朋友也可以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