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您心 寰寰相扣 會員登入

 

 
位置--> 筆記本嬰幼兒照顧 幼兒照顧與學習

 小兒中耳炎2005-07-27 Page:1/1

「中耳炎」是小兒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最常見的併發症;但由於中耳位於耳道深處,檢查不易,所以容易被忽略。像有些小孩常常發燒,有些醫師在排除扁桃腺炎、細支氣管炎、泌尿道炎症的可能性之後,往往將病因歸咎於免疫系統不良,而施以免疫球蛋白治療.卻忽略了罪魁禍首可能是反覆性的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

小兒最常見的中耳炎,有急性中耳炎與積液性中耳炎兩種;其中,罹患急性中耳炎的情形非常普遍。根據統計,有三分之一的小孩,一歲以前罹患過一次急性中耳炎;三分之二的小孩,二歲以前罹患過一次以上,其中更有三分之一罹患過三次以上。

急性中耳炎的好發年齡,在半歲到六歲之間,以三到五歲最多,七歲以上的兒童則少見。好發的季節,在台灣以秋末冬初及一至三月最多。大致來說,易患感冒的季節,也是急性中耳炎發生率增高的時期。

引起小兒急性中耳炎的病因,除了是因幼兒早期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外,主要是他們的耳咽管又短又平,纖毛組織也不夠成熟,鼻腔及鼻咽腔的分泌物極易逆流至中耳內,導致急性中耳炎。另外,小兒在二至五歲時,鼻咽扁桃腺(又稱腺樣增殖體)正值肥大增生最快速的時期,而肥大的增殖體,除易造成鼻塞外,且常易造成鼻腔分泌物滯留於鼻咽部,進而影響到耳咽管的功能(耳咽管為中耳腔與鼻咽腔之間的通道,負責調節中耳壓力)。

急性中耳炎最常見的症狀為耳痛,發燒與煩躁不安。嬰幼兒因不會以語言表達,常常會用手抓耳朵,因此,若發現小兒躁動不安或發燒原因不明時,就要考慮罹患急性中耳炎的可能性。

在診斷上,醫師會以耳鏡來檢查耳膜,若一看耳膜是否有充血紅腫的情形;嚴重時,可發現中耳內膿樣分泌物將耳膜脹得鼓鼓的。由於幼兒的耳道很小,又常易被耳垢擋住視線,常需先清除耳垢,才能以耳鏡來檢查;但對較不合作的幼童而言,清除耳垢是相當費時的事。

小兒急性中耳炎的治療,是以服用抗生素為主,一般需連續服用十天至二週。若服用抗生素後48小時,發燒、耳痛等症狀沒有改善,就需更換另類抗生素;有時,還需考慮做耳膜切開術,也就是在耳膜上以小刀或針劃一個小口,將膿液引流出來。當膿液清除後,症狀會立即減輕。由於耳膜切開術多半不在麻醉下進行,對幼兒而言非常疼痛,他們常常會因此對醫生產生恐懼感。所以,是否施行耳膜切開術,除了視抗生素的效果、臨床的症狀外,還需考慮到幼兒的心理層面。

對於急性中耳炎的治療,一般診所的醫師皆會給于抗生素,唯診所給予處方的時間約在二至三天,當症狀減輕或消除後,家長常會掉以輕心,忽略了繼續追蹤治療的重要;直至小孩看電視時音量開得很大,或是有人呼喚時反應變得較遲緩,才發現小孩聽力有了問題。但當家長驚慌地找醫師檢查時,小孩往往已由急性中耳炎轉變成慢性的積液性中耳炎了。